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不同生长期恶臭假单胞菌与针铁矿相互作用力探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08:16
【摘要】: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细菌与矿物表面的粘附在土壤等环境中普遍存在,是一系列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如团聚体形成、矿物溶解与转化、污染物降解和病原体归趋等的基础和前提。然而时至今日,细菌-矿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仍未得到充分解释。本研究采用土壤中常见微生物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及典型土壤铁氧矿物针铁矿为对象,借助原子力显微镜、细胞探针、同步辐射技术、等温微量热仪、电位滴定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与接触角等现代分析技术,探究生长期对细菌在矿物表面粘附行为的影响,旨在阐明细菌在固相表面粘附模式,为微生物-固相吸附理论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获得如下结果:(1)获得了不同生长期恶臭假单胞菌与针铁矿相互作用力的数值。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得到不同生长期细菌与针铁矿相互作用力大小排序为:稳定期衰亡期指数期。细菌与针铁矿发生瞬时接触时,三种不同生长阶段细菌与针铁矿相互作用力大小数值由大到小分别为879 pN、548pN与199 pN。细菌去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去蛋白与去多糖细胞与针铁矿的粘附力大小分别为141 pN、647 pN与684 pN。发现了细菌与矿物的粘附力大小具有“时间决定”效应,即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作用力不断增大。稳定期细菌在接触10 s后,粘附作用力最大可达~4 N。(2)表征了不同生长期细菌表面性质。不同生长期细菌zeta电位、表面官能团数量与疏水性大小均符合下列排序:稳定期衰亡期指数期。该排序和不同生长期恶臭假单胞菌与针铁矿相互作用力大小一致,表明不同生长期细菌在矿物表面的粘附行为可以用zeta电位、表面官能团数量与疏水性大小来解释。红外与同步辐射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细菌中蛋白与多糖的变化是影响细菌在针铁矿表面粘附行为的主要因素。(3)区分了不同胞外生物大分子对粘附的贡献,证实了EPS在粘附中的重要贡献,总结了细菌在矿物表面粘附的一般模式。细菌与矿物接触初期,三种不同生物大分子对粘附的贡献大小排序为EPS多糖=蛋白;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多糖对粘附的贡献逐渐增加,此时贡献大小排序变为EPS多糖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39.9
【图文】:

概念图,固相,表面吸附,微生物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力的情况下发生,细菌会粘附在固相表面。当不可逆初始粘附发生后,可发生下阶段的紧密粘附过程。第三阶段的粘附则主要是一个加强自身吸附能力的过程。生物自身通过分泌聚合物粘附在表面,或是通过粘附器(鞭毛,菌毛等)乃至细变形加固粘附(TamberandHancock2004)。待粘附这一过程完成后,细菌便会通过身克隆复制,定居下来,然后随着大量的克隆与聚集后,形成生物膜(O'Tooleetal20Flemming and Wingender 2010)。

力曲线,概念图,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过程


图 1-2 原子力显微镜力曲线测量过程概念图Fig. 1-2 Schematic of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nd a force measurement cycle将细菌粘附到探针表面形成细胞探针是研究细菌-矿物吸附过程中的常见做细胞探针有多细胞探针与单细胞探针之分,以修饰在探针表面细胞数目为区分用细胞探针的优点是其能在细胞保持生物活性的情况下进行相互作用力的测量保持细胞的活性关键点在于测量时间与粘合剂的使用。常见用于修饰细胞的粘合剂见表 1-1:

过程图,接触角测量,过程图


Tot LW LWl li l i l i l i (1 cos ) 2( )+ ++ = + + (2-2)其中, li为实测液体(l)与固体表面(i)的接触角数值。此处需要特别说明,一般测量接触角测得数值为角度(°),而此式中为弧度(rad),二者相互转系为 1 rad=180°/π。式中 iLW表示路易斯酸碱力作用部分, i+和 i 也相应表示受体与供体部分的参数。接触角测量的实际操作根据静态液滴法(Hong et al 20ong et al 2014)进行,采用一接触角测量仪(KRüSS, DSA100, Germany)以进行。收集 500mL 待测菌液,使用真空抽滤的方法使菌在下层滤纸(0.45 m)上覆层菌膜,随后在干燥器中干燥约 30min 后,将菌膜用双面胶固定于载玻片,随机测定。每样品重复测定 3 次。图 2-1 为使用 KRüSS 牌 DSA100 型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过程中的界面截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将自动判断底面与液面夹角,并计算出接触角的数值。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刘晓蓉;周爱芳;;恶臭假单胞菌产精氨酸脱亚胺酶发酵条件及特性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1年07期

2 王少梅,王瑾瑜,曹金凤,白影;1例恶臭假单胞菌感染致切口不愈合的报道[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3 傅杰青;;在鼠疫杆菌细胞内基本氨基酸的运输[J];地方病译丛;1988年06期

4 孙韦强,尹光琳,余正齐,李族光;恶臭假单胞菌整细胞的腈水合酶催化特性[J];分子催化;1988年02期

5 ;环境保护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88年01期

6 ;环境保护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88年02期

7 苑廷馨;董永龙;张志敏;侯志华;;从血库存血中分离出恶臭假单胞菌一例(摘要)[J];内蒙古医学杂志;1988年04期

8 ;环境保护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08期

9 罗九甫,伍登熙,李亚红,李族光;固定化对恶臭假单胞菌腈水合酶催化特性的影响[J];分子催化;1989年03期

10 ;环境保护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光波;李庆刚;马翠卿;;恶臭假单胞菌共代谢二苯并噻吩的途径[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欧阳凯;毕丽;周旭东;蔡晓宇;蔡鹏;;腐殖酸介导下Fe_2O_3纳米颗粒对恶臭假单胞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A];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3 王晓雷;陈启华;吴更;许平;赵一雷;;恶臭假单胞菌S16尼古丁降解途径中酰胺水解酶的底物选择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4 陈新才;陈光村;陈英旭;;营养条件对恶臭假单胞菌CZ1非饱和生物膜大分子组成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5 王伟伟;李庆刚;张莉鸽;崔洁;于浩;王晓玉;唐鸿志;许平;;恶臭假单胞菌B6-2的PAHs和二VA英类污染物降解特性及机制解析(英文)[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2019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9年

6 付亚娟;黄巧云;陈雯莉;;lux标记的汞响应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段亚佼;黄小丽;詹瑰然;樊威;段靖;邓永强;耿毅;陈德芳;汪开毓;;杂交鲇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病理损伤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8 张磊;恩特马克.布拉提白;陈义光;彭清静;吾鲁木汗.那孜尔别克;;恶臭假单胞菌AS1.1003株ACC脱氨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官雪芳;刘波;林斌;林抗美;马丽娜;;农药厂不同生境中甲胺磷降解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彭娜;黄巧云;蔡鹏;;eDNA对土壤细菌生物膜形成作用机制的研究[A];土壤科学与生态文明(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南;一株耐镉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重要的镉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2 王丽娟;恶臭假单胞菌S16分解代谢尼古丁分子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莫章桦;产双酶恶臭假单胞菌的选育与酶法制备D-pHPG[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义;恶臭假单胞菌中腈水合酶钴离子摄取机制和热稳定性改造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5 刘建林;雌激素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生物降解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怀燕;水稻稻种相关细菌及其生防种衣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李茜茜;利用冰晶核蛋白构建细菌细胞表面展示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苏凤宜;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及其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9 拉莎米(Lakshmi Tripathi);微生物法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10 蒋代华;细菌在粘土矿物及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明恺;不同生长期恶臭假单胞菌与针铁矿相互作用力探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张浩然;恶臭假单胞菌KT2440和希瓦氏菌MR-1生物膜对重金属响应的探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3 朱文静;恶臭假单胞菌KT2440中FinR对介导烟酸代谢的nicC和nicX操纵子的调控[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4 王平平;恶臭假单胞菌SJTE-1中降解雌二醇的类固醇脱氢酶与转录调控因子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5 靳大耀;恶臭假单胞菌和其混菌以甘油为底物合成PHA发酵条件的优化[D];天津大学;2018年

6 郑达宁;恶臭假单胞菌SJTE-1的降解雌二醇关键基因的功能鉴定与其调控机制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7 申朝会;恶臭假单胞菌1-氨基环丙烷-1-羧酸及乙烯趋化性对其在小麦根际定殖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8 杨静芝;含羧酸类MOFs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南阳师范学院;2018年

9 王伟伟;恶臭假单胞菌S16中尼古丁降解途径中关键基因的功能及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王雨舟;恶臭假单胞菌KT2442鞭毛关键调控基因对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93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93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4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