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温带地区植被物候期时空变化及对GPP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12 05:28
   植被物候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萌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等现象。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在全球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物候期不仅能够反映季节的变化,还能够反映出陆地生态系统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因此,植被物候期的研究对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1-2014年的MCD12Q2数据集和MOD17A3 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数据作为数据源,研究中国部分位于温带的地区(纬度30?N)的植被物候期: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OS(Start of the Season)、结束日期EOS(End of the Season)和生长季长度LOS(Length of the Season)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回归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植被物候期变化对GPP的影响,丰富了中国地区植被物候期的信息,也为由不同数据源得到的植被物候期对比分析提供了依据。同时,本文利用2003-2008年的MOD13A2 NDVI计算研究区的SOS与EOS,将结果与地面观测的植被物候期进行对比,并利用气温日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使其更接近地面观测的数据。主要结论为:(1)从时间变化上分析,研究区整体SOS、EOS与LOS的14年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第121±10天、第270±12天和153±12天;14年间,研究区整体SOS呈提前趋势(r=-0.36,p=0.21)、EOS呈滞后趋势(r=0.41,p=0.15),LOS呈增长趋势(r=0.51,p=0.06)并不明显;但是年均LOS与GPP相关性显著(r=0.74,p=0.0025),年均LOS的增长会导致年均GPP的增加。(2)从空间分布上分析,95.2%的地区SOS出现在第71-153天,98.3%的地区EOS出现在253-301天,LOS的时间范围为18-220天。LOS与GPP的年均值均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的增加趋势,且年均生长季较长的地区,年均GPP的值也较大。(3)物候期的年际变化率显示,在2001-2014年间,研究区植被物候期年际变化显著的地区SOS和EOS均主要呈现提前趋势,LOS主要呈现缩短趋势。研究区SOS、EOS与LOS的年际变化呈现显著变化(p0.05)的地区分别占研究区的13%、21%、13.2%。(4)植被物候期与GPP显著相关(p0.05)的地区在研究区仅占很少的比例。SOS、EOS、LOS与GPP显著相关的地区分别占研究区的8.31%、9.33%、8.72%,三者与GPP的相关关系均以中度相关为主(P0.05,0.5|r|0.8),高度相关(p0.05,|r|≥0.8)的地区很少,且EOS、LOS与GPP相关性的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植被物候期的变化对GPP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植被LOS的增加对GPP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不同,SOS、EOS也是同样;研究区物候期变化显著影响(p0.05)植被GPP的地区在研究区仅占4.29%。(5)单一气温条件对植被生长起止日期的校正优于多气温条件,利用气温可以对植被生长起止日期进行校正。文中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利用日气温最大值对卫星观测到的SOS与EOS进行校正,经过模型校正后的植被生长起止日期相对校正之前更加均匀的分布在y=x的两侧。且相比校正之前,SOS的MRE由38.85%降低到了13.09%,RMSE由55.24降低到了12.44d;EOS的MRE由16.43%降低到了6.29%,RMSE由51.5降低到了22.64d。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948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植被特征,气候,北温带


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2.1 地理位置本文的研究区域为中国位于 30 N 以北地区,73.5°E-135.4°E,30°N-53.55°N。研究区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相邻。由于研究区属于北温带,因此在文中称研究区为中国的温带地区,同时为了便于结果的表述,将研究区划分为 6 个区域,见图 2。

气候类型,季风气候,冬季气温,高寒植被


属高寒植被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研究区东南变化明显,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冬季气温较高,年降水也增暖导致北半球植被活动明显动增强。在过去的 50 年间,中国的了 1.2℃,冬季气温的上升速率约是夏季的 4 倍,并且气候变暖还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是 20 世纪中国增温最明显的地区[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敏;;不同物候期枣树根和叶片营养含量的变化[J];中国果业信息;2016年12期

2 杨丽慧;吴滨;马佳嘉;;福建省植物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35期

3 廖梅英;;气候变化对武汉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2012年04期

4 吕景华;赵翠珍;李海波;李旭微;周茂东;;用树木物候期做玉米播种期预报[J];内蒙古气象;2011年03期

5 石雅琴;乌兰娜;;浅谈园林植物物候期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年01期

6 李树玲;黄礼森;孙秉钧;谭兴伟;;梨物候期观察[J];北方果树;1990年02期

7 张名福;;不同生态柑园的物候规律与栽培管理[J];福建果树;1987年02期

8 王小素;刘建辉;林宇平;谢彩霞;;草莓生长发育与自然温度的关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9 李鼎言;贾万章;;银川主要园林绿化树木物候观察初报——兼谈银川几种树木与当地气温的关系[J];宁夏农林科技;1987年01期

10 张曦;;用物候作农业气象预报[J];甘肃气象;198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雷;上海滨海盐土地绿化树种叶物候格局及适应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张明伟;基于MODIS数据的作物物候期监测及作物类型识别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3 赵亮;草地群落物候分化模式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关峰;薤白皂苷生物活性及其降解产物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5 李霞;杉木分枝发育关键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干珠扎布(Hasbagan Ganjurjav);模拟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物候期、生产力和碳收支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7 赖猛;落叶松无性系遗传评价与早期选择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8 赵虎;作物物候期及长势遥感监测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李化;黄芩采收规律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10 高嵩;增温和氮素添加对松嫩草原羊草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莹莹;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温带地区植被物候期时空变化及对GPP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黄晓月;秦岭太白红杉NDVI与遥感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大学;2018年

3 王磊;黄土高原常见落叶木本植物叶物候及功能性状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赵欢;中国北方草原物候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5 Sarfaraz Ali Bhutto;1982-2015年巴基斯坦作物物候与气候控制的时空格局[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8年

6 赵环三;基于近地成像光谱数据的不同物候期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预测[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7 徐煜;2001-2015年甘肃省植被覆盖、物候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8 刘亚;基于MODIS植被指数的三江源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9 缪琛;基于时空序列重构的物候与土壤盐渍化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10 韩森;红枣品种‘七月鲜’在新疆枣区的适宜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7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37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3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