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会仙岩溶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基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17:33
  岩溶地下水是岩溶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但因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污水等导致的岩溶地下水氮污染,已成为岩溶区重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为了寻求岩溶地下水氮污染原位治理的可能,需要弄清岩溶地下水土著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氮循环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目前对岩溶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虽有一些报道,但对于不同岩溶区地下水中特有微生物群落及功能菌群特征的认识尚有待进一步深入,而对岩溶地下水中氮循环相关功能基因的定量研究有助于认识氮循环相关功能菌群特征。本文以典型岩溶区桂林会仙县的一条地下水脉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三种类型的岩溶地下水,即浅层地下河、浅层机井和岩溶泉,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了会仙岩溶地下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特点,同时对地下水中硝化和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丰度进行了定量,并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关功能基因丰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本文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会仙不同类型的岩溶地下水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三种类型岩溶地下水中都是主要优势菌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在不同类型岩溶地下水中存在较大差异,在部...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岩溶地下水及其氮污染概况
    1.2 微生物参与的无机氮转化过程
    1.3 岩溶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1.4 岩溶地下水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研究进展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 会仙岩溶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2.1 研究区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会仙岩溶地下水中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的研究
    3.1 研究区概况
    3.2 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南北方岩溶差异[J]. 卢海平,张发旺,赵春红,夏日元,梁永平,陈宏峰.  中国矿业. 2018(S2)
[2]Influence of precipitation on bacterial structure in a typical karst spring, SW China[J]. SONG Ang,LIANG Yue-ming,LI Qia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03)
[3]The features of soil erosion and soil leakage in karst peak-cluster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J]. LUO Wei-qun,JIANG Zhong-cheng,YANG Qi-yong,LI Yan-qing,LIANG Jian-ho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01)
[4]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J]. 曹建华,蒋忠诚,袁道先,夏日元,章程.  中国地质. 2017(05)
[5]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分析[J]. 周龙武,黄玉清,王新桂,徐广平,孙英杰,张德楠,姚月锋,曾丹娟.  广西植物. 2017(06)
[6]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进展[J]. 夏日元,蒋忠诚,邹胜章,曹建华,覃小群,苏春田,罗为群,周立新.  中国地质调查. 2017(01)
[7]池塘水体氨氧化细菌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J]. 覃雅,何绪刚,邓闵,刘全圣,吴崇卫,季英杰.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8]石漠化地区水土地下漏失治理[J]. 郭红艳,周金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05)
[9]地下水三氮污染的现状及主要除氮方法[J]. 李德彬,张琪,宋旭.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05)
[10]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方法的研究[J]. 张少辉,郑平.  中国环境科学. 2004(04)



本文编号:3044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044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3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