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共生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4 21:21
南极冰藻是生长在南极海冰、海冰边缘等极端环境中各类微藻的总称,极地环境的严酷造就了其特殊的生物学特征,为了探究南极冰藻与其共生微生物的生存机制,以及共同抵御低温胁迫的原理。本文以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及其共生微生物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利福平霉素、链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处理南极冰藻共生体系,结果表明:七种抗生素在1000μg/mL浓度下对南极冰藻共生菌抑制作用均较为明显,头孢霉素、氯霉素、利福平霉素在三个浓度下均有明显抑制效果。其余四种抗生素在100μg/mL的浓度下不抑制,50μg/mL的浓度有促进作用。混合抗生素明显促进南极冰藻的生长。(2)16S rRNA扩增子测序发现,抗生素处理南极冰藻后,其培养体系中共生菌种类呈多样化,在门水平主要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在属水平则主要由Psychroflexus、Sulfitobacter、Maribacter、Thalassobaculum、HalomonasMethylophaga、Psychroserpens、Nonlabens、Marinobacter、...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藻际生物的共生关系与信号调节过程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图2.2七种抗生素对南极冰藻的生长影响Fig2.2EffectsofsevenantibioticsonthegrowthofAntarcticicealga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图2.37种抗生素对南极冰藻共生菌的影响Fig2.3EffectsofsevenantibioticsonepiphytesofAntarcticicealgae2.3.2混合抗生素对南极冰藻生长的影响氯霉素和头孢霉素混合之后对南极冰藻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如图2.4。图3.1是在接种抗生素培养22天后测定的南极冰藻的生长量,结果显示三个实验组的生长量都高于对照组。生长量最高的是实验组一(氯霉素、头孢霉素终浓度均为10μg/mL)。实验组二和实验组三生长量相差不大,但是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经过SPSS统计分析显示:显著性结果为0.023〈0.05。说名混合抗生素对南极冰藻的生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代测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马丽娜,杨进波,丁逸菲,李颖康. 中国畜牧兽医. 2019(08)
[2]藻际微环境中藻体与微生物相互作用[J]. 李芸,刘发龙,王巧晗,宫庆礼. 河北渔业. 2019(03)
[3]群体微囊藻附生细菌特性[J]. 范琦,肖惠杰,吴强,汪水娟,李朋富. 湖泊科学. 2017(03)
[4]4种常用抗生素对莱茵衣藻生长及光化学活性的影响[J]. 姜思,刘莹莹,佟少明. 生物加工过程. 2017(02)
[5]微生物在藻际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作用[J]. 周进,林光辉,蔡中华.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6]细菌群体感应种类及其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J]. 王立燕,刘永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5(04)
[7]北极海洋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及其多样性分析[J]. 王桢,李阳,车帅,林学政.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10)
[8]绿色巴夫藻和米氏凯伦藻对3种常见抗生素胁迫的响应研究[J]. 王洪斌,成明,杨艳艳,李士虎,阎斌伦. 水产科学. 2012(06)
[9]耐冷菌在低温下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J]. 刘梦洋,李明堂,翟强强. 北方环境. 2011(03)
[10]嗜冷菌适冷代谢机制的研究[J]. 李晶,王继华,崔迪,邸娜,王金娜.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7(05)
博士论文
[1]海洋微藻与细菌相互关系的研究—正负相互作用的几个例证[D]. 林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热胁迫对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 ICE-L影响的研究[D]. 赵霞.青岛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049959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藻际生物的共生关系与信号调节过程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图2.2七种抗生素对南极冰藻的生长影响Fig2.2EffectsofsevenantibioticsonthegrowthofAntarcticicealga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图2.37种抗生素对南极冰藻共生菌的影响Fig2.3EffectsofsevenantibioticsonepiphytesofAntarcticicealgae2.3.2混合抗生素对南极冰藻生长的影响氯霉素和头孢霉素混合之后对南极冰藻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如图2.4。图3.1是在接种抗生素培养22天后测定的南极冰藻的生长量,结果显示三个实验组的生长量都高于对照组。生长量最高的是实验组一(氯霉素、头孢霉素终浓度均为10μg/mL)。实验组二和实验组三生长量相差不大,但是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经过SPSS统计分析显示:显著性结果为0.023〈0.05。说名混合抗生素对南极冰藻的生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代测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马丽娜,杨进波,丁逸菲,李颖康. 中国畜牧兽医. 2019(08)
[2]藻际微环境中藻体与微生物相互作用[J]. 李芸,刘发龙,王巧晗,宫庆礼. 河北渔业. 2019(03)
[3]群体微囊藻附生细菌特性[J]. 范琦,肖惠杰,吴强,汪水娟,李朋富. 湖泊科学. 2017(03)
[4]4种常用抗生素对莱茵衣藻生长及光化学活性的影响[J]. 姜思,刘莹莹,佟少明. 生物加工过程. 2017(02)
[5]微生物在藻际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作用[J]. 周进,林光辉,蔡中华.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6]细菌群体感应种类及其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J]. 王立燕,刘永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5(04)
[7]北极海洋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及其多样性分析[J]. 王桢,李阳,车帅,林学政.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10)
[8]绿色巴夫藻和米氏凯伦藻对3种常见抗生素胁迫的响应研究[J]. 王洪斌,成明,杨艳艳,李士虎,阎斌伦. 水产科学. 2012(06)
[9]耐冷菌在低温下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J]. 刘梦洋,李明堂,翟强强. 北方环境. 2011(03)
[10]嗜冷菌适冷代谢机制的研究[J]. 李晶,王继华,崔迪,邸娜,王金娜.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7(05)
博士论文
[1]海洋微藻与细菌相互关系的研究—正负相互作用的几个例证[D]. 林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热胁迫对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 ICE-L影响的研究[D]. 赵霞.青岛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049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04995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