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三峡坝前水域的食物网结构
发布时间:2021-03-03 10:49
选择茅坪水域和香溪河水域作为坝前干支流的代表性水域,采样分析了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并据此了解食物网结构。结果显示,坝前干流水域鱼类δ13C范围是-33.5‰—-19.4‰,支流水域鱼类δ13C为-28.3‰—-13.9‰,两水域同种鱼类δ13C值差异在1‰—8.9‰之间,说明两地同种鱼类食源存在一定差异;干流鱼类δ15N范围是6.72‰—15.29‰,支流水域鱼类δ15N范围是4.8‰—14.4‰,干流鱼类δ15N的平均值(11.1‰)大于支流(10.1‰),且干流每种鱼类δ15N均大于支流的同种鱼类。对颗粒有机物(POM)的δ15N分析发现,其范围在3.61‰—5.76‰,将其作为初级生产者进行相对营养级分析,干流鱼类的平均相对营养位置为3.00,食物链长度为4.35;支流鱼类的平均相对营养位置为2.64,食物链长度为3.9。在计算得到的反映鱼类群...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2020,39(05)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长江三峡干流及和香溪河支流采样区域示意图
将鱼类按照食性分类进行分析,两地均为植食性鱼类处于低营养级,香溪河水域为草鱼(1.09),坝前干流水域为鳊鱼(1.65);中上层肉食性鱼类占据最高生态位,坝前干流水域为翘嘴鲌(4.17),香溪河水域为斑鳜(3.92)。经计算得到,香溪河水域鱼类的平均营养级为2.64,食物链长度为3.9,其中营养位置在2—2.5之间的鱼类占总数的41.7%,占据鱼类种类数的大部分;坝前干流水域鱼类的平均营养级为3.00,食物链长度为4.35。其中营养位置在2.5—3.5之间的占总数的52.6%。从图2关于两地鱼类营养层级的数据可看出,在两处水域中,鲤鱼、瓦氏黄颡鱼等杂食性鱼类的营养级较为接近,而翘嘴鲌、鳡等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茅坪水域则大于香溪河水域。2.4 鱼类食物网结构及同位素量化指标
图3、图4分别为坝前干流水域和香溪河水域的鱼类δ13C—δ15N图。由图可知,坝前干流水域生态系统中鱼类的δ13C较为集中,在该生态系统中,鱼类的主要营养层可分为3个,草鱼、鳊、鲢等在食物网中营养层级较低,鲫、贝氏餐、瓦氏黄颡鱼等杂食鱼类处于中间营养级,鳡和翘嘴鲌等肉食性鱼类占据上层生态位,其中鳡占据最高营养位置。其中中间层级鱼类竞争压力较大,生态位重叠较多;香溪河水域中,主要鱼类营养层能分为3个,草鱼、鲢等植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在食物网中营养层级较低,瓦氏黄颡鱼等杂食性鱼类处于中间营养层,而鳡鱼和斑鳜等肉食性鱼类处于最高营养层,其中斑鳜占据最高营养位置。图4 香溪河水域食物网结构图
本文编号:3061137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2020,39(05)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长江三峡干流及和香溪河支流采样区域示意图
将鱼类按照食性分类进行分析,两地均为植食性鱼类处于低营养级,香溪河水域为草鱼(1.09),坝前干流水域为鳊鱼(1.65);中上层肉食性鱼类占据最高生态位,坝前干流水域为翘嘴鲌(4.17),香溪河水域为斑鳜(3.92)。经计算得到,香溪河水域鱼类的平均营养级为2.64,食物链长度为3.9,其中营养位置在2—2.5之间的鱼类占总数的41.7%,占据鱼类种类数的大部分;坝前干流水域鱼类的平均营养级为3.00,食物链长度为4.35。其中营养位置在2.5—3.5之间的占总数的52.6%。从图2关于两地鱼类营养层级的数据可看出,在两处水域中,鲤鱼、瓦氏黄颡鱼等杂食性鱼类的营养级较为接近,而翘嘴鲌、鳡等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茅坪水域则大于香溪河水域。2.4 鱼类食物网结构及同位素量化指标
图3、图4分别为坝前干流水域和香溪河水域的鱼类δ13C—δ15N图。由图可知,坝前干流水域生态系统中鱼类的δ13C较为集中,在该生态系统中,鱼类的主要营养层可分为3个,草鱼、鳊、鲢等在食物网中营养层级较低,鲫、贝氏餐、瓦氏黄颡鱼等杂食鱼类处于中间营养级,鳡和翘嘴鲌等肉食性鱼类占据上层生态位,其中鳡占据最高营养位置。其中中间层级鱼类竞争压力较大,生态位重叠较多;香溪河水域中,主要鱼类营养层能分为3个,草鱼、鲢等植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在食物网中营养层级较低,瓦氏黄颡鱼等杂食性鱼类处于中间营养层,而鳡鱼和斑鳜等肉食性鱼类处于最高营养层,其中斑鳜占据最高营养位置。图4 香溪河水域食物网结构图
本文编号:3061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06113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