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下中国南海诸岛珊瑚礁热压力临时避难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7 21:42
选取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模式中较适宜于南海海表面温度(SST)模拟的加拿大地球系统模式(CanESM2),并获取其在IPCC RCP2.6、RCP4.5和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模拟的2006-2100年南海SST数据。基于南海诸岛珊瑚礁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RCPs情景下的珊瑚礁区夏季SST上升趋势,并基于热周指数(DHW, Degree Heating Weeks)及年白化时间指数分析了RCPs情景下的南海诸岛珊瑚礁热压力临时避难所,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RCPs情景下,明显变暖的珊瑚礁海域均为南沙群岛;②年白化时间不晚于全球珊瑚礁平均年白化时间的珊瑚礁像元占南海诸岛总珊瑚礁像元的比例,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为17%、29%和42%,均分布在南沙群岛;③RCPs情景下,较高纬度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北部为未来南海诸岛珊瑚礁热压力临时避难所。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5)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6-2100年RCPs情景下南海夏季海温上升率
RCP2.6和RCP4.5低排放浓度情景下,全球珊瑚礁热压力临时避难所较多,不足以突出中国南海诸岛珊瑚礁热压力临时避难所的重要性。RCP8.5情景下,全球热压力临时避难所仅位于西印度洋、泰国、大堡礁南部和法属波利尼西亚中部[15](图6),而中国西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北部在本研究中均被识别为热压力临时避难所,不仅补充了全球珊瑚礁热压力临时避难所,同时表明该区域在全球珊瑚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本研究识别出的南海诸岛热压力临时避难所与全球其他热压力临时避难所纬度基本一致。图5 RCPs情景下南海诸岛年白化时间空间分布
每年预估经历白化事件的珊瑚礁像元比例随RCP情景和年份而不同(图3)。RCP2.6情景下,南海诸岛珊瑚礁从2049年开始出现白化。RCP4.5和RCP8.5情景下,珊瑚礁白化年份提前至2032年左右。根据白化珊瑚礁像元占总珊瑚礁像元的比例,RCP2.6情景下南海诸岛珊瑚礁可能受到的热压力影响最小,在严重异常年时预估仅有19%的珊瑚礁像元发生白化;RCP4.5情景下估计有56%的珊瑚礁像元发生白化;RCP8.5情景下预估98%的南海诸岛珊瑚礁像元均发生白化。此外,RCP2.6情景下南海诸岛在2068年之后不再受到热压力影响,这与RCP2.6情景辐射强迫先高后低有关。RCP4.5与RCP8.5情景的不同之处在于:RCP4.5情景下珊瑚礁热压力强度在2065-2074年出现短暂降低而后继续增加,而RCP8.5情景下南海诸岛热压力强度从2006-2100年持续增加。至2100年,RCP8.5情景下南海诸岛几乎所有的珊瑚礁预计均发生白化。图4为统计的中国南海诸岛珊瑚礁年白化时间。多模式平均海温分析表明,全球珊瑚礁平均年白化时间RCP2.6情景下为2046年,RCP4.5情景下为2047年,RCP8.5情景下为2040年[15]。图4和图5为CanESM2模式SST数据预估的南海诸岛珊瑚礁年白化时间与全球珊瑚礁年白化时间的比较结果。图4表明,经历年白化事件的中国南海诸岛珊瑚礁像元中,不晚于全球珊瑚礁平均年白化时间的比例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为17%、29%和42%,分别分布在南沙群岛中部、东部,南沙群岛中部、东南部和南沙群岛中部、东南部、南部(图5)。比全球珊瑚礁平均年白化时间早5~15 a的南海诸岛珊瑚礁仅出现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占总珊瑚礁像元数的19%和10%,主要分布在南沙群岛东南部(图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rmal Stress to China’s Coral Reefs in South China Sea[J]. ZUO Xiuling,SU Fenzhen,WU Wenzhou,CHEN Zhike,SHI 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5(02)
[2]CMIP5模式对ENSO现象的模拟能力评估[J]. 张芳,董敏,吴统文. 气象学报. 2014(01)
[3]CMIP5模式对南海SST的模拟和预估[J]. 黄传江,乔方利,宋亚娟,李新放.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01)
[4]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 沈永平,王国亚. 冰川冻土. 2013(05)
[5]西沙群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点[J]. 黄晖,尤丰,练健生,杨剑辉,李秀保,董志军,张成龙,袁涛. 生物多样性. 2011(06)
[6]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结合卫星遥感分析2007年南沙群岛珊瑚热白化[J]. 李淑,余克服,陈天然,施祺,张会领. 科学通报. 2011(10)
[7]全球气候变化与珊瑚礁问题[J]. 王国忠. 海洋地质动态. 2004(01)
[8]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现状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J]. 张乔民. 海洋与湖沼. 2001(04)
硕士论文
[1]黄岩岛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密度的种间、空间差异及其生态意义[D]. 潘子良.广西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06595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5)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6-2100年RCPs情景下南海夏季海温上升率
RCP2.6和RCP4.5低排放浓度情景下,全球珊瑚礁热压力临时避难所较多,不足以突出中国南海诸岛珊瑚礁热压力临时避难所的重要性。RCP8.5情景下,全球热压力临时避难所仅位于西印度洋、泰国、大堡礁南部和法属波利尼西亚中部[15](图6),而中国西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北部在本研究中均被识别为热压力临时避难所,不仅补充了全球珊瑚礁热压力临时避难所,同时表明该区域在全球珊瑚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本研究识别出的南海诸岛热压力临时避难所与全球其他热压力临时避难所纬度基本一致。图5 RCPs情景下南海诸岛年白化时间空间分布
每年预估经历白化事件的珊瑚礁像元比例随RCP情景和年份而不同(图3)。RCP2.6情景下,南海诸岛珊瑚礁从2049年开始出现白化。RCP4.5和RCP8.5情景下,珊瑚礁白化年份提前至2032年左右。根据白化珊瑚礁像元占总珊瑚礁像元的比例,RCP2.6情景下南海诸岛珊瑚礁可能受到的热压力影响最小,在严重异常年时预估仅有19%的珊瑚礁像元发生白化;RCP4.5情景下估计有56%的珊瑚礁像元发生白化;RCP8.5情景下预估98%的南海诸岛珊瑚礁像元均发生白化。此外,RCP2.6情景下南海诸岛在2068年之后不再受到热压力影响,这与RCP2.6情景辐射强迫先高后低有关。RCP4.5与RCP8.5情景的不同之处在于:RCP4.5情景下珊瑚礁热压力强度在2065-2074年出现短暂降低而后继续增加,而RCP8.5情景下南海诸岛热压力强度从2006-2100年持续增加。至2100年,RCP8.5情景下南海诸岛几乎所有的珊瑚礁预计均发生白化。图4为统计的中国南海诸岛珊瑚礁年白化时间。多模式平均海温分析表明,全球珊瑚礁平均年白化时间RCP2.6情景下为2046年,RCP4.5情景下为2047年,RCP8.5情景下为2040年[15]。图4和图5为CanESM2模式SST数据预估的南海诸岛珊瑚礁年白化时间与全球珊瑚礁年白化时间的比较结果。图4表明,经历年白化事件的中国南海诸岛珊瑚礁像元中,不晚于全球珊瑚礁平均年白化时间的比例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为17%、29%和42%,分别分布在南沙群岛中部、东部,南沙群岛中部、东南部和南沙群岛中部、东南部、南部(图5)。比全球珊瑚礁平均年白化时间早5~15 a的南海诸岛珊瑚礁仅出现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占总珊瑚礁像元数的19%和10%,主要分布在南沙群岛东南部(图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rmal Stress to China’s Coral Reefs in South China Sea[J]. ZUO Xiuling,SU Fenzhen,WU Wenzhou,CHEN Zhike,SHI 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5(02)
[2]CMIP5模式对ENSO现象的模拟能力评估[J]. 张芳,董敏,吴统文. 气象学报. 2014(01)
[3]CMIP5模式对南海SST的模拟和预估[J]. 黄传江,乔方利,宋亚娟,李新放.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01)
[4]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 沈永平,王国亚. 冰川冻土. 2013(05)
[5]西沙群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点[J]. 黄晖,尤丰,练健生,杨剑辉,李秀保,董志军,张成龙,袁涛. 生物多样性. 2011(06)
[6]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结合卫星遥感分析2007年南沙群岛珊瑚热白化[J]. 李淑,余克服,陈天然,施祺,张会领. 科学通报. 2011(10)
[7]全球气候变化与珊瑚礁问题[J]. 王国忠. 海洋地质动态. 2004(01)
[8]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现状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J]. 张乔民. 海洋与湖沼. 2001(04)
硕士论文
[1]黄岩岛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密度的种间、空间差异及其生态意义[D]. 潘子良.广西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06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30659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