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斑束毛隐翅虫及其近缘种组分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12:39
黄斑束毛隐翅虫种组(Dianous luteoguttatus complex)、双斑束毛隐翅虫种组(Dianous bimaculatus complex)、铜色束毛隐翅虫种组(Dianous aereus complex)、大眼束毛隐翅虫种组(Dianous complex I)皆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突眼隐翅虫亚科(Steninae),是束毛隐翅虫属(Dianous)下的种组,这四个种组在许多特征方面较为相似。本次研究之前,黄斑束毛隐翅虫种组世界范围内共记录种类5种,中国记录4种。双斑束毛隐翅虫种组世界范围内共记录种类8种,中国记录4种。铜色束毛隐翅虫种组世界范围内共记录种类19种,中国记录15种。大眼束毛隐翅虫种组世界范围内共记录种类76种,中国记录11种。综上,该四个种组世界范围内共记录43种,中国记录34种。本研究通过查阅所有有关黄斑束毛隐翅虫种组及其近缘种组的相关文献,检视标本400余头,主要为本实验室近年来外出采集所获得,对该几个种组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对中国黄斑束毛隐翅虫种组及其近缘种组进...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虫体测量图示
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拍摄时注意相机勿晃动。由于虫体为立体结构,因此需拍摄多虫体的各个平面。将拍摄获得的图片进行精选,用ZereneStackerPro合图软件聚合图片获得清晰的整体图。将获得的清晰的整体图用AdobePhotoShopCS5进行精修,加上标尺,最终得到用于论文的整体图。解剖图:将需要拍摄的虫体背腹板及阳茎置于OLYMPUSCX31载物台下,调节焦距,放大至合适的倍数,将CanonG9相机接在OLYMPUSCX31显微镜目镜上,边转动细准焦螺旋边进行拍摄,如整体图一样拍摄各个平面,将拍摄获得的图片进行精选,用ZereneStackerPro合图软件聚合图片获得清晰的特征图。将获得的清晰的特征图用AdobePhotoShopCS5进行精修,加上标尺,最终得到用于论文的特征图。1.4数据库构建由于束毛隐翅虫的已知种类较多,研究历史复杂,为方便新种的确认,利用FileMakerProAdvanced5建立了束毛隐翅虫的数据库。本数据库收录了全世界已知黄斑束毛隐翅虫种组,双斑束毛隐翅虫种组,铜色束毛隐翅虫种组,大眼束毛隐翅虫种组全部物种的信息,包括学名、模式产地、研究概况、分布地点及相关特征图等信息(如图2,图3)。图2.束毛隐翅虫文献库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11图3.数据库工作界面1.5主要分类特征与专业术语体长(Bodylength):不同种类,虫体大小往往存在差异,体长是分种的重要依据,即上唇前缘到腹部末端的长度。前体长(Forebodylength):由于虫体死亡时,腹部会出现扭曲、皱缩或向外延长等情况,导致同种个体之间总体长有较大差异,因此需测量虫体前体长,即唇基前缘至鞘翅末端的长度。微刻纹(Microsculpture):虫体表面是否具微刻纹及刻纹的愈合程度为分种的重要依据。刻点(Punctation):不同虫体刻点的大孝形状、疏密程度及愈合程度为分种的重要依据。头部(Head)、前胸背板(Pronotum)和鞘翅(Elytra):头部宽度、前胸背板长宽比例及鞘翅的长宽比例及头部与鞘翅宽度比例为分种的重要依据。鞘翅斑点(Elytraspots):部分虫体(尤其是黄斑束毛隐翅虫种组及双斑束毛隐翅虫种组)鞘翅背面通常具一对斑点,斑点的颜色多为黄色、橙色或红黄色等,除了斑点颜色,位置、大小及形状也为分种的重要依据。侧背板(Paratergite):束毛隐翅虫腹部多具侧背板,侧背板强弱程度,宽度为分种的特征之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滇束毛隐翅虫属初记(鞘翅目:隐翅虫科,大眼隐翅虫亚科)[J]. 郑发科. 昆虫学报. 1993(02)
本文编号:3455301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虫体测量图示
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拍摄时注意相机勿晃动。由于虫体为立体结构,因此需拍摄多虫体的各个平面。将拍摄获得的图片进行精选,用ZereneStackerPro合图软件聚合图片获得清晰的整体图。将获得的清晰的整体图用AdobePhotoShopCS5进行精修,加上标尺,最终得到用于论文的整体图。解剖图:将需要拍摄的虫体背腹板及阳茎置于OLYMPUSCX31载物台下,调节焦距,放大至合适的倍数,将CanonG9相机接在OLYMPUSCX31显微镜目镜上,边转动细准焦螺旋边进行拍摄,如整体图一样拍摄各个平面,将拍摄获得的图片进行精选,用ZereneStackerPro合图软件聚合图片获得清晰的特征图。将获得的清晰的特征图用AdobePhotoShopCS5进行精修,加上标尺,最终得到用于论文的特征图。1.4数据库构建由于束毛隐翅虫的已知种类较多,研究历史复杂,为方便新种的确认,利用FileMakerProAdvanced5建立了束毛隐翅虫的数据库。本数据库收录了全世界已知黄斑束毛隐翅虫种组,双斑束毛隐翅虫种组,铜色束毛隐翅虫种组,大眼束毛隐翅虫种组全部物种的信息,包括学名、模式产地、研究概况、分布地点及相关特征图等信息(如图2,图3)。图2.束毛隐翅虫文献库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11图3.数据库工作界面1.5主要分类特征与专业术语体长(Bodylength):不同种类,虫体大小往往存在差异,体长是分种的重要依据,即上唇前缘到腹部末端的长度。前体长(Forebodylength):由于虫体死亡时,腹部会出现扭曲、皱缩或向外延长等情况,导致同种个体之间总体长有较大差异,因此需测量虫体前体长,即唇基前缘至鞘翅末端的长度。微刻纹(Microsculpture):虫体表面是否具微刻纹及刻纹的愈合程度为分种的重要依据。刻点(Punctation):不同虫体刻点的大孝形状、疏密程度及愈合程度为分种的重要依据。头部(Head)、前胸背板(Pronotum)和鞘翅(Elytra):头部宽度、前胸背板长宽比例及鞘翅的长宽比例及头部与鞘翅宽度比例为分种的重要依据。鞘翅斑点(Elytraspots):部分虫体(尤其是黄斑束毛隐翅虫种组及双斑束毛隐翅虫种组)鞘翅背面通常具一对斑点,斑点的颜色多为黄色、橙色或红黄色等,除了斑点颜色,位置、大小及形状也为分种的重要依据。侧背板(Paratergite):束毛隐翅虫腹部多具侧背板,侧背板强弱程度,宽度为分种的特征之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滇束毛隐翅虫属初记(鞘翅目:隐翅虫科,大眼隐翅虫亚科)[J]. 郑发科. 昆虫学报. 1993(02)
本文编号:3455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45530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