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的外源表达对大肠杆菌在温度和重金属复合的胁迫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02:02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sHSP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热休克蛋白。它能够保护有机体在受到各种环境胁迫如温度、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物氧化性、病原体等的损害。本研究采用的两种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分别是AgsA(来自鼠伤寒沙门氏菌)和CeHSP17(来自秀丽隐杆线虫)。通过小分子热休克蛋白AgsA和CeHSP17在大肠杆菌中的外源表达,研究大肠杆菌BL21(DE3)+AgsA和BL21(DE3)+CeHSP17和BL21(DE3)在温度和重金属复合胁迫下的剂量与效应关系和细胞蓄积效应,探讨小分子热休克蛋白AgsA和CeHSP17在重金属和温度的复合胁迫下对大肠杆菌的保护作用,以及小分子热休克蛋白AgsA在重金属细胞蓄积和受损细胞的恢复中的作用。1.大肠杆菌在温度和重金属复合胁迫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重金属Zn和Cd胁迫,小分子热休克蛋白AgsA有较明显的的应激反应,保护了大肠杆菌细胞,在各个温度下小分子热休克蛋白AgsA都提高了大肠杆菌对重金属Zn和Cd的耐受性,特别是42℃和50℃。而重金属Zn和Cd胁迫下,CeHSP17的应激反应不显著,仅50℃显著作用保护了大肠杆菌细胞,显著提高了大肠杆菌对...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小时诱导蛋白质在细菌内的表达,得到实验菌种 BL21(DE3)+AgsA 和 BL21(DE3)+ CeHSP17用于实验。 1.3.3.2 大肠杆菌毒性研究方法 大肠杆菌对重金属的急性毒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讨论重金属的剂量与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EC50)关系来实现的[179,188,189]。这一剂量-效应关系的实现首先要了解大肠杆菌的种群生长模型,即方法建立是基于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蒂曲线理论基础。 生态学理论认为,种群的生长与种群的生活的环境空间、食物等资源及种群密度有关。并将种群的生长分为 5 个时期,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很少,种群密度增最快。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加逐步加快。减速期,当个体数达到 K/2 时,密度增长。稳定期,个体数超过 K/2 时,密度增长逐步减慢。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饱和 K 值长缓慢[190]。
23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将剂量和效应关系图分别拟合,绘制图2-4.Figure2-4DoseresponsecurveofZincatdifferenttemperaturesinBL21(DE3)E.coliandBL21(DE3)+CeHSP17E.colicells(A)37(B)42(C)50℃℃℃.AlldataarerepresentedasmeanvaluesanderrorbarsreflectSD.**denotesP<0.01ascomparedtoBL21(DE3)+CeHSP17andBL21(DE3)atsametemperture.图2-4不同温度下BL21(DE3)E.coli和BL21(DE3)+CeHSP17E.coli对Zn的剂量与效应关系曲线(A)37(B)42(C)50℃℃℃。**P<0.01,表示同温度BL21(DE3)+CeHSP17和BL21(DE3)比较的结果。将对照组大肠杆菌(BL21(DE3))与测试组大肠杆菌(BL21(DE3)+CeHSP17)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各个温度下,测试组大肠杆菌耐受性强于对照组大肠杆菌。50℃时测试组和对照组对Zn毒性的耐受性差异最大。图2-4(A)显示,37℃温度下,测试组对Zn的耐受性大于对照组的耐受性,EC50的结果显示两者相差6倍。T-test结果显示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图2-4(B)显示,42℃温度下,测试组对Zn的耐受性略高于对照组的耐受性,EC5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镇化对水体重金属分布影响及生态风险分析[J]. 袁红,傅瓦利. 人民长江. 2009(11)
[2]不同水温条件下重金属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急性致毒效应[J]. 毕蕾,纪文绣,唐金玉,付闰吉,何林,许正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4)
[3]基于大肠杆菌的CellSense生物传感器毒性分析性能研究[J]. 王学江,王虹,赵建夫,夏四清,赵红宁. 环境科学. 2009(04)
[4]几种挺水植物对重金属锌的抗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 徐德福,李映雪,李久海,吴芳芳.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2)
[5]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聚球藻7002净化重金属废水的研究[J]. 曾文炉,赵飞飞,曹照根,茹炳根. 环境科学. 2008(03)
[6]Toxicity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and organic compounds using CellSense biosensor with E.coli[J]. Hong Wang, Xue Jiang Wang , Jian Fu Zhao, Ling Che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8(02)
[7]生物耐铜的分子机理及铜污染环境的生物联合修复[J]. 李杰,贺纪正,马延和,朱永官,张蕾. 生态学报. 2007(06)
[8]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在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颜增光,何巧力,李发生. 环境科学研究. 2007(01)
[9]4种重金属对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J]. 卜艳珍,杨利晓. 水利渔业. 2007(01)
[10]城市环境铅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李敏,林玉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6(05)
本文编号:3519206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小时诱导蛋白质在细菌内的表达,得到实验菌种 BL21(DE3)+AgsA 和 BL21(DE3)+ CeHSP17用于实验。 1.3.3.2 大肠杆菌毒性研究方法 大肠杆菌对重金属的急性毒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讨论重金属的剂量与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EC50)关系来实现的[179,188,189]。这一剂量-效应关系的实现首先要了解大肠杆菌的种群生长模型,即方法建立是基于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蒂曲线理论基础。 生态学理论认为,种群的生长与种群的生活的环境空间、食物等资源及种群密度有关。并将种群的生长分为 5 个时期,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很少,种群密度增最快。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加逐步加快。减速期,当个体数达到 K/2 时,密度增长。稳定期,个体数超过 K/2 时,密度增长逐步减慢。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饱和 K 值长缓慢[190]。
23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将剂量和效应关系图分别拟合,绘制图2-4.Figure2-4DoseresponsecurveofZincatdifferenttemperaturesinBL21(DE3)E.coliandBL21(DE3)+CeHSP17E.colicells(A)37(B)42(C)50℃℃℃.AlldataarerepresentedasmeanvaluesanderrorbarsreflectSD.**denotesP<0.01ascomparedtoBL21(DE3)+CeHSP17andBL21(DE3)atsametemperture.图2-4不同温度下BL21(DE3)E.coli和BL21(DE3)+CeHSP17E.coli对Zn的剂量与效应关系曲线(A)37(B)42(C)50℃℃℃。**P<0.01,表示同温度BL21(DE3)+CeHSP17和BL21(DE3)比较的结果。将对照组大肠杆菌(BL21(DE3))与测试组大肠杆菌(BL21(DE3)+CeHSP17)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各个温度下,测试组大肠杆菌耐受性强于对照组大肠杆菌。50℃时测试组和对照组对Zn毒性的耐受性差异最大。图2-4(A)显示,37℃温度下,测试组对Zn的耐受性大于对照组的耐受性,EC50的结果显示两者相差6倍。T-test结果显示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图2-4(B)显示,42℃温度下,测试组对Zn的耐受性略高于对照组的耐受性,EC5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镇化对水体重金属分布影响及生态风险分析[J]. 袁红,傅瓦利. 人民长江. 2009(11)
[2]不同水温条件下重金属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急性致毒效应[J]. 毕蕾,纪文绣,唐金玉,付闰吉,何林,许正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4)
[3]基于大肠杆菌的CellSense生物传感器毒性分析性能研究[J]. 王学江,王虹,赵建夫,夏四清,赵红宁. 环境科学. 2009(04)
[4]几种挺水植物对重金属锌的抗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 徐德福,李映雪,李久海,吴芳芳.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2)
[5]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聚球藻7002净化重金属废水的研究[J]. 曾文炉,赵飞飞,曹照根,茹炳根. 环境科学. 2008(03)
[6]Toxicity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and organic compounds using CellSense biosensor with E.coli[J]. Hong Wang, Xue Jiang Wang , Jian Fu Zhao, Ling Che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8(02)
[7]生物耐铜的分子机理及铜污染环境的生物联合修复[J]. 李杰,贺纪正,马延和,朱永官,张蕾. 生态学报. 2007(06)
[8]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在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颜增光,何巧力,李发生. 环境科学研究. 2007(01)
[9]4种重金属对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J]. 卜艳珍,杨利晓. 水利渔业. 2007(01)
[10]城市环境铅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李敏,林玉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6(05)
本文编号:3519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51920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