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北山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7-11 14:37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作为性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植物生理适应与环境间的桥梁,反映植物对资源的获取、利用能力,以及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变化和资源竞争对物种的影响。研究植物叶片功能性状间的关联、种间与种内变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助于理解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机制及其生态适应策略,可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此外,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长型来统计不同植被类型的植物功能性状特征,是当前植物性状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生长型分类方案的不同很可能造成植物功能性状统计分析的偏差,其作为一个特殊主题,这种偏差也需要进一步评估。本文选取金华北山南坡具典型代表性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灌丛和山顶灌丛六个植被类型,建设24个固定样方,以42种优势与常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量叶片形态性状(叶面积、叶厚度、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性状(叶碳含量、叶氮含量、叶磷含量、叶钾含量),以及土壤因子(包括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分析金华北山木本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特征及其种间与种内变异,各个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叶片功能性状相关术语
1.2.1 植物叶片形态性状
1.2.2 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性状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关联性
1.3.2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性
1.3.3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环境
1.3.4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与土壤
2.1.3 气候
2.1.4 植被
2.2 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
2.3 植物叶片性状测定方法
2.4 环境因子测定方法
2.4.1 土壤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2.4.2 地形因子测定
2.5 数据分析处理
第三章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其种间与种内变异
3.1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总变异特征
3.2 叶片功能性状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2.1 不同优势科植物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2.2 不同生长型植物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2.3 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2.4 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3 植物叶片性状间的关联
3.3.1 不同生长型植物叶性状间的关联
3.3.2 不同生活型植物叶性状间的关联
3.3.3 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叶性状间的关联
3.4 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来源
3.5 讨论
3.5.1 植物叶片性状特征
3.5.2 植物叶片性状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5.3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间的关联
3.5.4 植物的环境适应策略
3.6 小结
第四章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1 环境因子特征
4.1.1 土壤元素含量特征
4.1.2 地形因子特征
4.2 植物叶片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4.2.1 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4.2.2 叶功能性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4.3 环境因子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土壤元素特征
4.4.2 叶片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4.4.3 叶性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
4.5 小结
第五章 生长型分类方案不同导致植物功能性状的统计偏差
5.1 材料与方法
5.2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结果
5.3.1 不同生长型方案对不同生长型植物性状的统计影响
5.3.2 不同生长型方案对不同生活型植物性状的统计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华北山南坡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J]. 樊海东,陈海燕,吴雁南,刘建峰,徐德宇,曹嘉瑜,袁泉,谭斌,刘晓彤,徐佳,王国敏,韩文娟,刘立斌,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2019(10)
[2]湖北星斗山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J]. 王进,朱江,艾训儒,姚兰,黄小,吴漫玲,朱强,洪建峰.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5)
[3]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叶片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邓成华,吴龙龙,张雨婷,乔航,刘兴元,胡亚军,陈香碧,苏以荣,何寻阳. 生态学报. 2019(24)
[4]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特征分析[J]. 吴漫玲,朱江,朱强,黄小,王进,刘易. 西北植物学报. 2019(09)
[5]环境因子对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分布的影响[J]. 陈晓熹,杨新东,曾献兴,陈流保,谢冲林,黄久香,吴建辉,李意德,许涵. 生态学杂志. 2019(12)
[6]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叶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董雪,辛智鸣,李永华,郝玉光,纪署光,段瑞兵,张冉浩,黄雅茹. 中国沙漠. 2019(06)
[7]漓江河岸带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与关联[J]. 梁士楚,刘润红,荣春艳,常斌,姜勇.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1)
[8]滇中喀斯特41种不同生长型植物叶性状研究[J]. 庞志强,卢炜丽,姜丽莎,靳珂,亓峥. 广西植物. 2019(08)
[9]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老龄林植物叶性状[J]. 莫燕华,马姜明,苏静,秦佳双,潘小梅,菅瑞. 广西植物. 2019(08)
[10]温带针阔混交林叶片性状随树冠垂直高度的变化规律[J]. 田俊霞,魏丽萍,何念鹏,徐丽,陈智,侯继华. 生态学报. 2018(23)
博士论文
[1]秦岭北麓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 李海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环境对植物叶功能性状筛选的多尺度效应与群落构建[D]. 郭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2]亚高寒草甸不同空间尺度种内性状变异与群落构建机制研究[D]. 李远智.兰州大学 2013
[3]秦岭两种栎属植物叶性状及其关系沿海拔梯度的变化[D]. 张晓飞.西北大学 2012
[4]昆明西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比较研究[D]. 李峰.云南大学 2011
[5]油茶林光合特性及其养分动态的研究[D]. 杨梦秋.安徽农业大学 2011
[6]皇甫川流域植物的营养动态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 席海灵.内蒙古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8346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叶片功能性状相关术语
1.2.1 植物叶片形态性状
1.2.2 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性状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关联性
1.3.2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性
1.3.3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环境
1.3.4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与土壤
2.1.3 气候
2.1.4 植被
2.2 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
2.3 植物叶片性状测定方法
2.4 环境因子测定方法
2.4.1 土壤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2.4.2 地形因子测定
2.5 数据分析处理
第三章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其种间与种内变异
3.1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总变异特征
3.2 叶片功能性状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2.1 不同优势科植物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2.2 不同生长型植物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2.3 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2.4 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3 植物叶片性状间的关联
3.3.1 不同生长型植物叶性状间的关联
3.3.2 不同生活型植物叶性状间的关联
3.3.3 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叶性状间的关联
3.4 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来源
3.5 讨论
3.5.1 植物叶片性状特征
3.5.2 植物叶片性状的种间与种内变异
3.5.3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间的关联
3.5.4 植物的环境适应策略
3.6 小结
第四章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1 环境因子特征
4.1.1 土壤元素含量特征
4.1.2 地形因子特征
4.2 植物叶片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4.2.1 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4.2.2 叶功能性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4.3 环境因子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土壤元素特征
4.4.2 叶片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4.4.3 叶性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
4.5 小结
第五章 生长型分类方案不同导致植物功能性状的统计偏差
5.1 材料与方法
5.2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结果
5.3.1 不同生长型方案对不同生长型植物性状的统计影响
5.3.2 不同生长型方案对不同生活型植物性状的统计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华北山南坡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J]. 樊海东,陈海燕,吴雁南,刘建峰,徐德宇,曹嘉瑜,袁泉,谭斌,刘晓彤,徐佳,王国敏,韩文娟,刘立斌,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2019(10)
[2]湖北星斗山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J]. 王进,朱江,艾训儒,姚兰,黄小,吴漫玲,朱强,洪建峰.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5)
[3]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叶片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邓成华,吴龙龙,张雨婷,乔航,刘兴元,胡亚军,陈香碧,苏以荣,何寻阳. 生态学报. 2019(24)
[4]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特征分析[J]. 吴漫玲,朱江,朱强,黄小,王进,刘易. 西北植物学报. 2019(09)
[5]环境因子对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分布的影响[J]. 陈晓熹,杨新东,曾献兴,陈流保,谢冲林,黄久香,吴建辉,李意德,许涵. 生态学杂志. 2019(12)
[6]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叶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董雪,辛智鸣,李永华,郝玉光,纪署光,段瑞兵,张冉浩,黄雅茹. 中国沙漠. 2019(06)
[7]漓江河岸带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与关联[J]. 梁士楚,刘润红,荣春艳,常斌,姜勇.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1)
[8]滇中喀斯特41种不同生长型植物叶性状研究[J]. 庞志强,卢炜丽,姜丽莎,靳珂,亓峥. 广西植物. 2019(08)
[9]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老龄林植物叶性状[J]. 莫燕华,马姜明,苏静,秦佳双,潘小梅,菅瑞. 广西植物. 2019(08)
[10]温带针阔混交林叶片性状随树冠垂直高度的变化规律[J]. 田俊霞,魏丽萍,何念鹏,徐丽,陈智,侯继华. 生态学报. 2018(23)
博士论文
[1]秦岭北麓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 李海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环境对植物叶功能性状筛选的多尺度效应与群落构建[D]. 郭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2]亚高寒草甸不同空间尺度种内性状变异与群落构建机制研究[D]. 李远智.兰州大学 2013
[3]秦岭两种栎属植物叶性状及其关系沿海拔梯度的变化[D]. 张晓飞.西北大学 2012
[4]昆明西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比较研究[D]. 李峰.云南大学 2011
[5]油茶林光合特性及其养分动态的研究[D]. 杨梦秋.安徽农业大学 2011
[6]皇甫川流域植物的营养动态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 席海灵.内蒙古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8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65834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