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年龄依赖型表皮毛发生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9 20:17
植物种子萌发后,需要经历幼年期及成年期后再进入生殖生长期。其中,幼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称为营养生长阶段转变。植物幼年向成年阶段转变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叶片长宽比、叶片大小、叶缘缺刻、细胞大小、表皮毛数目、细胞增殖能力、次生代谢物积累等。以拟南芥为例,其幼年期叶片圆,叶缘缺刻少,叶色浅,叶细胞大,叶片具上表皮毛;而成年期叶片较狭长,叶缘缺刻多,叶色深,叶细胞小,叶片具有上下表皮毛。拟南芥叶片下表皮毛发生是拟南芥幼年向成年阶段转变的关键形态学指标。基于此形态学指标,人们发现植物幼年向成年阶段转变这一过程受保守的miR156-SPL信号途径所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miR156含量逐渐降低,而其靶基因SPLs表达逐渐升高,植物由此进入成年期。然而,拟南芥叶片下表皮毛发生如何受miR156-SPL这一年龄途径所调控还未知。我们通过EMS(Ethylmethylsulfone)诱变方法获得了一份幼年向成年阶段转变提前突变体,并对该突变体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显性突变体,我们把该突变命名为pre1-D(precocious juvenile-to-adu...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研究进展
1.1.1 植物的阶段转变
1.1.2 植物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的形态学特征
1.1.3 调控植物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的分子机制
1.1.4 研究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的意义
1.2 植物表皮毛发育研究进展
1.2.1 植物表皮毛
1.2.2 表皮毛发育的调控因子
1.2.3 表皮毛发育的分子机制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拟南芥栽培管理
2.2.2 拟南芥表型考察
2.2.3 拟南芥杂交与杂交后代筛选
2.2.4 图位克隆
2.2.5 基因组重测序
2.2.6 目的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2.2.7 转基因植物获得
2.2.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突变体表型考察
3.2 PRE1-D突变体图位克隆及基因组重测序
3.2.1 图位克隆
3.2.2 基因组重测序
3.3 突变基因分析及验证
3.3.1 WT和 pre1-D突变体中GL1 基因表达量检测
3.3.2 WT和 pre1-D突变体上表皮毛数目统计
3.3.3 dCAPS鉴定结果
3.3.4 转基因验证结果
3.4 GL1 基因突变位点序列分析
3.5 AP2 类转录因子能够直接结合抑制GL1 基因的转录
3.5.1 CHIP分析
3.5.2 遗传材料中GL1 基因表达量检测及表型考察
3.6 PRE1-D突变体MIR156-SPLS通路关键基因遗传分析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4.1 总结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Role of trichome of Pteris vittata L. in arsenic hyperaccu-mulation[J]. LI Wenxue,CHEN Tongbin,CHEN Yang & LEI Mei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5(02)
本文编号:3698353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研究进展
1.1.1 植物的阶段转变
1.1.2 植物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的形态学特征
1.1.3 调控植物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的分子机制
1.1.4 研究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的意义
1.2 植物表皮毛发育研究进展
1.2.1 植物表皮毛
1.2.2 表皮毛发育的调控因子
1.2.3 表皮毛发育的分子机制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拟南芥栽培管理
2.2.2 拟南芥表型考察
2.2.3 拟南芥杂交与杂交后代筛选
2.2.4 图位克隆
2.2.5 基因组重测序
2.2.6 目的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2.2.7 转基因植物获得
2.2.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突变体表型考察
3.2 PRE1-D突变体图位克隆及基因组重测序
3.2.1 图位克隆
3.2.2 基因组重测序
3.3 突变基因分析及验证
3.3.1 WT和 pre1-D突变体中GL1 基因表达量检测
3.3.2 WT和 pre1-D突变体上表皮毛数目统计
3.3.3 dCAPS鉴定结果
3.3.4 转基因验证结果
3.4 GL1 基因突变位点序列分析
3.5 AP2 类转录因子能够直接结合抑制GL1 基因的转录
3.5.1 CHIP分析
3.5.2 遗传材料中GL1 基因表达量检测及表型考察
3.6 PRE1-D突变体MIR156-SPLS通路关键基因遗传分析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4.1 总结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Role of trichome of Pteris vittata L. in arsenic hyperaccu-mulation[J]. LI Wenxue,CHEN Tongbin,CHEN Yang & LEI Mei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5(02)
本文编号:3698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69835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