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嗜碱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tutzeri HK13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7 22:43
以硝化和反硝化为主体的生物脱氮技术自开发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中氮的去除。近年来,出水总氮(TN)排放标准日趋严苛,污水处理厂出水常出现氨氮达标而总氮超标的现象,主要原因为出水中硝态氮含量过高。因此,急需具有更高脱氮能力的反硝化细菌以增强生物脱氮效果。本研究从某煤化工废水处理厂分离获得一株高效嗜碱兼性厌氧反硝化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stutzeri HK13,GenBank 登录号为MN294682。利用硝酸盐模拟废水,进行单因子优化实验,结果表明:(1)菌株HK13最适反硝化条件为:柠檬酸钠作碳源,C/N为8,初始pH为7~10,转速为100 rpm,温度为30~40℃。(2)菌株HK13反硝化脱氮快速高效,在初始TN浓度为107.00 mg/L的条件下,9~12 h的反硝化速率最高达20.03 mg/(L·h),15h的TN去除率达98%以上,且最终无亚硝酸盐积累。(3)菌株HK13适宜生长的温度和pH范围宽泛,分别为20~40℃和7~10。考察了菌株HK13在不同废水中的脱氮特性...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水体氮素污染概述
1.2.1 水体氮素污染主要来源
1.2.2 水体氮素污染主要危害
1.2.3 氨氮废水处理现状
1.3 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现状
1.3.1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
1.3.2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1.4 反硝化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
1.4.1 反硝化细菌种类
1.4.2 反硝化脱氮机理
1.4.3 反硝化脱氮影响因素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5.3 主要内容
1.5.4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来源
2.1.2 实验药品
2.1.3 仪器设备
2.1.4 培养基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测定方法
2.2.2 分析软件
第3章 反硝化菌株筛选及鉴定
3.1 引言
3.2 实验方案
3.2.1 菌株初筛
3.2.2 菌株复筛
3.2.3 菌株形态学观察
3.2.4 菌株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菌种初筛结果
3.3.2 菌种复筛结果
3.3.3 菌株形态学观察结果
3.3.4 菌株鉴定及构建系统发育树
3.4 小结
第4章 菌株HK13反硝化脱氮影响因子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案
4.2.1 碳源因子
4.2.2 C/N因子
4.2.3 pH因子
4.2.4 溶解氧因子
4.2.5 温度因子
4.2.6 菌株HK13最优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及脱氮效果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碳源类型
4.3.2 C/N影响
4.3.3 pH影响
4.3.4 溶解氧影响
4.3.5 温度影响
4.3.6 菌株HK13最优生长曲线
4.4 小结
第5章 菌株HK13反硝化脱氮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案
5.2.1 菌株HK13在亚硝酸盐模拟废水中的脱氮特性研究
5.2.2 菌株HK13在高浓度硝酸盐模拟废水中的脱氮特性研究
5.2.3 菌株HK13在实际废水中的脱氮特性研究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菌株HK13在业硝酸盐模拟废水中的脱氮特性
5.3.2 菌株HK13在高浓度硝酸盐废水中的脱氮特性
5.3.3 菌株HK13在实际废水中的脱氮特性
5.4 小结
第6章 菌株HK13反硝化功能基因分析
6.1 引言
6.2 实验方案
6.3 结果与讨论
6.3.1 narG/napA基因分析
6.3.2 nirS/nirK基因分析
6.3.3 norB基因分析
6.3.4 norZ基因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811470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水体氮素污染概述
1.2.1 水体氮素污染主要来源
1.2.2 水体氮素污染主要危害
1.2.3 氨氮废水处理现状
1.3 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现状
1.3.1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
1.3.2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1.4 反硝化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
1.4.1 反硝化细菌种类
1.4.2 反硝化脱氮机理
1.4.3 反硝化脱氮影响因素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5.3 主要内容
1.5.4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来源
2.1.2 实验药品
2.1.3 仪器设备
2.1.4 培养基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测定方法
2.2.2 分析软件
第3章 反硝化菌株筛选及鉴定
3.1 引言
3.2 实验方案
3.2.1 菌株初筛
3.2.2 菌株复筛
3.2.3 菌株形态学观察
3.2.4 菌株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菌种初筛结果
3.3.2 菌种复筛结果
3.3.3 菌株形态学观察结果
3.3.4 菌株鉴定及构建系统发育树
3.4 小结
第4章 菌株HK13反硝化脱氮影响因子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案
4.2.1 碳源因子
4.2.2 C/N因子
4.2.3 pH因子
4.2.4 溶解氧因子
4.2.5 温度因子
4.2.6 菌株HK13最优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及脱氮效果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碳源类型
4.3.2 C/N影响
4.3.3 pH影响
4.3.4 溶解氧影响
4.3.5 温度影响
4.3.6 菌株HK13最优生长曲线
4.4 小结
第5章 菌株HK13反硝化脱氮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案
5.2.1 菌株HK13在亚硝酸盐模拟废水中的脱氮特性研究
5.2.2 菌株HK13在高浓度硝酸盐模拟废水中的脱氮特性研究
5.2.3 菌株HK13在实际废水中的脱氮特性研究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菌株HK13在业硝酸盐模拟废水中的脱氮特性
5.3.2 菌株HK13在高浓度硝酸盐废水中的脱氮特性
5.3.3 菌株HK13在实际废水中的脱氮特性
5.4 小结
第6章 菌株HK13反硝化功能基因分析
6.1 引言
6.2 实验方案
6.3 结果与讨论
6.3.1 narG/napA基因分析
6.3.2 nirS/nirK基因分析
6.3.3 norB基因分析
6.3.4 norZ基因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811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81147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