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桫椤和中华桫椤有性世代及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14 23:09
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现存的唯一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但是国内开展相关研究较晚,且只局限于桫椤科植物的群落学、人工繁殖及引种栽培、药用成分等方面。对其孢子发生、配子体发育以及性器分化、胚胎形成等过程的形态结构及内部结构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可以为研究孢子体发生的内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并为桫椤科植物的繁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选取古老的孑遗类植物桫椤科中两个不同属的代表种为研究材料,通过对研究材料的无菌培养及土壤培养两种培养方式,对两种桫椤的有性世代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结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观察比较。利用石蜡切片技术法观察到精子器、颈卵器及胚胎的连续发育过程。同时就两种桫椤繁育过程中的培养条件进行探究。通过比较桫椤科两个属代表植物的生殖发育,可以从微观了解两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还可以为桫椤科植物的生殖生物学方面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有性世代方面,白桫椤和中华桫椤孢子均是四面体型,呈辐射对称,孢子颜色为棕褐色,于三裂缝处开始萌发原叶体母细胞。同时白桫椤相比于中华桫椤萌发时间更短,长势更快。两种桫椤在发育过程中均没有毛状体的出现,符合原始蕨...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4761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6-1.播种密度对白桫椤配子体成活率的影响
从图6-1可以看出,设置3、6、9、12、15graincm-2的白桫椤孢子播种密度实验中,可以看出各密度下均可正常生长,然而密度较低时(3、6graincm-2)配子体的最终成活率较低,当播种密度为12graincm-2时,白桫椤的配子体成活率最高,约为80%。播种....
图6-2播种密度对中华桫椤配子体成活率的影响
从图6-2可以看出,设置3、6、9、12、15graincm-2的中华桫椤孢子播种密度实验中,孢子在各密度下均可正常生长,然而密度较低时(3、6graincm-2)配子体的最终成活率较低,当播种密度为12graincm-2时,中华桫椤的配子体成活率最高,约为60%。播....
图6-3最适条件下白桫椤与中华桫椤发育对比
当培养条件同样设定为温度25℃、光照强度150μmol·m-2·s-1、pH值为6.5时,白桫椤的萌发时间、丝状体出现时间、片状体出现时间、原叶体形成时间均早于中华桫椤。最终白桫椤形成原叶体约需要40d左右,中华桫椤约需要50d左右,可以确定,白桫椤相比于中华桫椤生殖能力较强。6....
本文编号:4034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403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