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系统学论文 >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22:44
   本课题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和Vensim软件构建了随机波动需求环境下的二级供应链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供应商共享零售商的销售信息并预测零售商需求而为其供货的机制。通过对比模拟仿真分析传统库存管理与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的动力学模型,得出了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模型中的时间参数,模拟测试了运输延迟时间、库存调整周期、期望库存覆盖周期及移动平滑时间对模型中供应商和零售商库存的影响,进而探讨了能够优化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的时间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管理库存相对传统库存管理模式能够抑制或减弱牛鞭效应,消除了需求变异的放大,但却并不能很大程度上改善库存管理,它将短期库存的短波长高频波动转变为长期的长波长低频波动,降低了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库存的响应度,容易致使供应商与零售商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库存积压状态另一段时间又处于缺货状态。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中,供应商和零售商可以通过压缩运输延迟时间、设定较大的库存调整周期以及较小的库存覆盖周期来抑制减弱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在运用平滑技术进行需求预测时,供应商则应采取较大的移动平滑时间,而零售商取一个较小的移动平滑时间,从而减弱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性能。
【学位单位】:中原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274;N941.3
【部分图文】:

运作机制,模式,供应商


务来维持用户的库存水平,从而优化供应链的总体运作绩效,并获得较高的用户满意度[43]。这种定义比较完善的阐述了 VMI 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Waller 等认为 VMI 是由供应商时刻监控分销商的库存状态,并据此制定订货数量和出货时间以及相关作业的补货决策[44]。这种观点则强调供应商对分销商库存的控制。马士华[45]等认为 VMI 是以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和用户等)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由供应链上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商定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总体库存,并由供应链上所有合作伙伴共同不间断的监督协议的执行情况,适时修正协议内容,以使库存管理能持续得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根据以上内容以及对VMI的理解,本文对VMI概况成如下定义:VMI是一种供应商与其用户之间的合作性策略,这种策略能够优化双方的库存运营成本,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和其用户双方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经过共同协商形成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在此框架下供应商作为库存管理主体,以信息系统为支撑,通过监控用户的库存状态和需求信息对用户的库存进行计划和管理,合作双方经常监督和修正目标协议,以便不断改进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状况。其运作机制如图 2.1:

模型图,零售商,库存管理模式,子系统


1)零售商库存系统。零售商通过自己的市场销售率直接获得市场需滑技术获得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即期望需求,结合自己期望的库存覆库存。零售商根据期望需求、期望库存、现有库存和库存调整周期计并发给上游供应商,上游供应商据此对零售商发货。由以上可知传统售商系统的系统动力模型流程图如下:

模型图,库存管理模式,供应商,子系统


图 3.1 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中的零售商库存子系统模型供应商库存系统。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中的供应商不能直接获根据零售商提交的订单对零售商发货,确定供货率,通过平滑售,获得期望需求,并根据期望库存覆盖周期计算供应商期望期望需求、期望库存、现有库存和库存调整周期计算供应商需订货率。其动态模型流程图如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浦徐进;唐建荣;;生产商是否选择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策略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12期

2 朱宏,郭海峰,黄小原;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利润模型及其优化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周建亨;徐琪;;服装业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J];纺织学报;2008年12期

4 张力菠;陈杰;马义中;;基于时间的VMI整合补货模式的系统成本与牛鞭效应[J];系统工程;2006年10期

5 杨阳;刘志学;;供应商管理库存与第三方物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2007年07期

6 史成东;陈菊红;;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管理绩效模型[J];工业工程;2009年03期

7 王道平;赵耀;王爱霞;杨建华;;第三方物流参与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型[J];工业工程;2011年05期

8 陈虎,韩玉启,王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库存管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9 张梅艳;高远洋;;引入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型优化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力菠;余哲;;基于数量的VMI整合补货模式下的库存控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2826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2826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d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