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17:40
近年来,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由网络媒体作为首次曝光媒介的舆情事件正逐渐增加,其占全年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的比例从2007年的略过半数增长到2011年的65.2%,增加近15个百分点,网络媒体已然成为舆情事件首次曝光的主要渠道。从2011年471个网络舆情事件的有效样本分布情况来看,网络媒体首次曝光的事件有307起,而传统媒介曝光的仅有145起,不足前者半数,仅占总数的30.8%。网络舆情事件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舆情的传播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视,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开始关注本企业的网络舆情发展。从对2011‐2012年度国内近百个重大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企业事件受到极大的关注,共有13个典型事件上榜。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的网络舆情事件中,企业在其舆情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们或为事件的始作者或为事件的影响者。因此,加强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研究具备较高的时代价值。鉴于此,本研究首先运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对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进行一个较为深入的脉络梳理,从而把握网络舆情发生、扩散、销匿、复苏四个阶段存在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论文创新点及难点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论文难点
2 网络舆情演化机制
2.1 网络舆情内涵与理论综述
2.1.1 网络舆情的内涵
2.1.2 网络舆情形成的理论综述
2.2 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分析
2.2.0 网络舆情形成过程
2.2.1 网络舆情事件出现
2.2.2 网络舆情传播过程
2.2.3 网络舆情的变动周期
2.3 网络舆情演化关键性影响因素分析
2.3.1 政府公信力的作用
2.3.2 企业社会影响力
2.3.3 传统媒体的引导作用
2.3.4 “意见领袖”的作用
3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3.1 网络舆情环境复杂化难以精准监控
3.1.1 传播途径多样化
3.1.2 参与主体多元化
3.1.3 舆情事件传播变异化
3.2 网络舆情监管机制欠缺
3.2.1 网络舆情监管制度不健全
3.2.2 专业网络舆情监管机构独立性差
3.3 网络舆情应对管理不足
3.3.1 对网络舆情传播关注度不足
3.3.2 缺乏完善的媒体联络机制
4 企业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理论方法与因果关系
4.1 系统动力学建模应用基础
4.1.1 系统动力学建模可行性分析
4.1.2 系统动力学与现有分析方法比较
4.2 企业网络舆情作用机制主体分析
4.2.1 事件
4.2.2 企业
4.2.3 政府
4.2.4 媒体
4.2.5 网民
4.3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子系统分析
4.3.1 网络媒体子系统
4.3.2 传统媒体子系统
4.3.3 网民子系统
4.3.4 企业子系统
5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系统动力学仿真
5.1 模型建立原则
5.1.1 模型建立目的
5.1.2 模型边界确定与基本假设条件
5.2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模型
5.3 预警模型有效性检验
5.3.1 单位检验
5.3.2 模型检验
5.4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模型仿真
5.4.1 实证案例准备
5.4.2 仿真结果分析
5.5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分析
5.5.1 企业网络舆情经验预警分析
5.5.2 企业网络舆情同步预警分析
6 完善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策略分析
6.1 提升企业网络舆情信息的发现和判断能力
6.1.1 关注网络媒体动向,及时发现相关网络舆情信息
6.1.2 提升企业对网络舆情的综合分析能力
6.2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企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6.2.1 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企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6.2.2 加强企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者的技术素养
6.2.3 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两化融合”水平
6.3 构建全面的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6.3.1 建立企业网络舆情分类评估机制
6.3.2 建立快速的企业网络舆情反应机制
7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研究进展[J]. 陈忆金,曹树金,陈少驰,陈珏静. 图书情报知识. 2011(06)
[2]网络舆情信息提取与预处理研究[J]. 陈桂鸿,曹树金,陈忆金. 图书情报知识. 2011(06)
[3]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对策分析[J]. 陈荣香. 领导科学. 2011(29)
[4]高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其治理机制[J]. 赵中源,王国栋. 中国高等教育. 2011(Z3)
[5]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系统动力学仿真[J]. 徐学峰,杜晚樱,郝晓霞,梁凯.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6]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策略分析[J]. 秦亚欧. 领导科学. 2011(06)
[7]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及应对策略的研究[J]. 卢山,姚翠友. 电子商务. 2011(01)
[8]中国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崔薇,曾润喜,王国华. 情报科学. 2011(01)
[9]网络舆情与非常规突发事件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J]. 张一文,齐佳音,马君,方滨兴. 情报杂志. 2010(09)
[10]基于直觉模糊推理的网络舆情预警方法[J]. 李弼程,王瑾,林琛.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09)
博士论文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 马荔.北京邮电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研究[D]. 王文峰.郑州大学 2012
[2]论县级政府危机公关[D]. 朱立.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D]. 刘一颖.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和谐社会和民主政府视野下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研究[D]. 章婷.中国地质大学 2010
[5]网络消费及其影响因素[D]. 郭赞伟.湖南大学 2010
[6]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戴媛.北京化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0114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论文创新点及难点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论文难点
2 网络舆情演化机制
2.1 网络舆情内涵与理论综述
2.1.1 网络舆情的内涵
2.1.2 网络舆情形成的理论综述
2.2 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分析
2.2.0 网络舆情形成过程
2.2.1 网络舆情事件出现
2.2.2 网络舆情传播过程
2.2.3 网络舆情的变动周期
2.3 网络舆情演化关键性影响因素分析
2.3.1 政府公信力的作用
2.3.2 企业社会影响力
2.3.3 传统媒体的引导作用
2.3.4 “意见领袖”的作用
3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3.1 网络舆情环境复杂化难以精准监控
3.1.1 传播途径多样化
3.1.2 参与主体多元化
3.1.3 舆情事件传播变异化
3.2 网络舆情监管机制欠缺
3.2.1 网络舆情监管制度不健全
3.2.2 专业网络舆情监管机构独立性差
3.3 网络舆情应对管理不足
3.3.1 对网络舆情传播关注度不足
3.3.2 缺乏完善的媒体联络机制
4 企业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理论方法与因果关系
4.1 系统动力学建模应用基础
4.1.1 系统动力学建模可行性分析
4.1.2 系统动力学与现有分析方法比较
4.2 企业网络舆情作用机制主体分析
4.2.1 事件
4.2.2 企业
4.2.3 政府
4.2.4 媒体
4.2.5 网民
4.3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子系统分析
4.3.1 网络媒体子系统
4.3.2 传统媒体子系统
4.3.3 网民子系统
4.3.4 企业子系统
5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系统动力学仿真
5.1 模型建立原则
5.1.1 模型建立目的
5.1.2 模型边界确定与基本假设条件
5.2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模型
5.3 预警模型有效性检验
5.3.1 单位检验
5.3.2 模型检验
5.4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模型仿真
5.4.1 实证案例准备
5.4.2 仿真结果分析
5.5 企业网络舆情预警分析
5.5.1 企业网络舆情经验预警分析
5.5.2 企业网络舆情同步预警分析
6 完善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策略分析
6.1 提升企业网络舆情信息的发现和判断能力
6.1.1 关注网络媒体动向,及时发现相关网络舆情信息
6.1.2 提升企业对网络舆情的综合分析能力
6.2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企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6.2.1 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企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6.2.2 加强企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者的技术素养
6.2.3 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两化融合”水平
6.3 构建全面的企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6.3.1 建立企业网络舆情分类评估机制
6.3.2 建立快速的企业网络舆情反应机制
7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研究进展[J]. 陈忆金,曹树金,陈少驰,陈珏静. 图书情报知识. 2011(06)
[2]网络舆情信息提取与预处理研究[J]. 陈桂鸿,曹树金,陈忆金. 图书情报知识. 2011(06)
[3]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对策分析[J]. 陈荣香. 领导科学. 2011(29)
[4]高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其治理机制[J]. 赵中源,王国栋. 中国高等教育. 2011(Z3)
[5]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系统动力学仿真[J]. 徐学峰,杜晚樱,郝晓霞,梁凯.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6]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策略分析[J]. 秦亚欧. 领导科学. 2011(06)
[7]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及应对策略的研究[J]. 卢山,姚翠友. 电子商务. 2011(01)
[8]中国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崔薇,曾润喜,王国华. 情报科学. 2011(01)
[9]网络舆情与非常规突发事件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J]. 张一文,齐佳音,马君,方滨兴. 情报杂志. 2010(09)
[10]基于直觉模糊推理的网络舆情预警方法[J]. 李弼程,王瑾,林琛.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09)
博士论文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 马荔.北京邮电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研究[D]. 王文峰.郑州大学 2012
[2]论县级政府危机公关[D]. 朱立.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D]. 刘一颖.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和谐社会和民主政府视野下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研究[D]. 章婷.中国地质大学 2010
[5]网络消费及其影响因素[D]. 郭赞伟.湖南大学 2010
[6]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戴媛.北京化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0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3150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