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系统学论文 >

基于SECI框架的企业知识生成系统动力学模型

发布时间:2021-11-06 17:05
  基于SECI知识螺旋,构建了企业知识生成"风暴眼"模型,并将模型作了系统动力学表达、训练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下,企业可以有效吸收外部知识并在内部进行知识转化循环,从而产生巨型的知识生成风暴。但当环境恶化或者企业知识存量以及知识转化能力下降时,知识生成风暴就会减弱甚至消亡。结果显示,创造知识的企业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并防止已有知识的流失,才会走向并保持卓越。 

【文章来源】:现代情报. 2016,36(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基于SECI框架的企业知识生成系统动力学模型


SECI模型的两类知识体系及其之间的4类转化过程

模型图,风暴眼,模型,知识转化


水;二是巨大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三是平滑而辽阔的空间舞台———洋面。类似地,知识的生成过程亦需要三大要素:一是企业要有足够大的知识存量;二是企业要有足够大的知识转化动力;三是企业要有足够宽松、便于知识转化的环境空间。据此,本文构建如图2所示的企业知识生成的“风暴眼”模型。图2组织新知识生成的“风暴眼”模型图2中,外圈的4类知识代表了企业的知识存量,4类知识之间的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等4种过程代表了企业的知识转化动力,4类知识、4种过程与新知识之间的平滑连接代表了知识转化的环境空间。该模型的运转原理是,4类知识之间通过4种过程的相互转化,产生新知识;生成的新知识又回到4类知识之中,参与下一轮的知识转化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生成的新知识越来越多,知识存量越来越多,知识转化动力越来越强,最终就形成了超级规模的新知识风暴。此外,图2中的外部知识库亦是企业知识存量的重要来源,并且,随着新知识风暴的不断加强,外部知识库中的知识将不断加速流向企业。当然,在图2中,如果企业的知识存量出现剧烈下降,或者企业的知识转化动力大幅度减弱,或者企业与外部知识库的联系被中断,则企业的新知识生成过程就会发生逆转并最终趋于停滞。上述分叉过程可以形象地表达为图3。图3知识生成过程的演化路径分叉图3企业知识生成模型的系统动力学表达为了对图2所示的企业知识生成模型进行模拟,需将图2转化成为系统动力学模型。图4即为企业知识生成模型的系统动力学表达。图4中,4类知识之间的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等4种转化过程,分别受到社会化乘子、外部化乘子、组合化乘子和内部化乘子的正向促进作用,以及社会化摩擦系数、外部化摩擦系数、组合化摩擦系数和内部化摩擦系数?

分叉图,知识生成,演化路径,分叉图


?生成的新知识又回到4类知识之中,参与下一轮的知识转化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生成的新知识越来越多,知识存量越来越多,知识转化动力越来越强,最终就形成了超级规模的新知识风暴。此外,图2中的外部知识库亦是企业知识存量的重要来源,并且,随着新知识风暴的不断加强,外部知识库中的知识将不断加速流向企业。当然,在图2中,如果企业的知识存量出现剧烈下降,或者企业的知识转化动力大幅度减弱,或者企业与外部知识库的联系被中断,则企业的新知识生成过程就会发生逆转并最终趋于停滞。上述分叉过程可以形象地表达为图3。图3知识生成过程的演化路径分叉图3企业知识生成模型的系统动力学表达为了对图2所示的企业知识生成模型进行模拟,需将图2转化成为系统动力学模型。图4即为企业知识生成模型的系统动力学表达。图4中,4类知识之间的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等4种转化过程,分别受到社会化乘子、外部化乘子、组合化乘子和内部化乘子的正向促进作用,以及社会化摩擦系数、外部化摩擦系数、组合化摩擦系数和内部化摩擦系数的负向抑制作用。为了反映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知识流动,图4还设置了外部知识获取率、个人内隐知识流失率、组织内隐知识流失率、组织外显知识流失率、组织集成—10—2016年11月第36卷第11期现代情报JournalofModernInformationNov.,2016Vol.36No.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制度环境分析[J]. 张雁,王涛.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2(03)
[2]基于组织视角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动力学分析[J]. 何晓兰,汪贤裕.  图书情报工作. 2012(10)
[3]企业内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 王欣,孙冰.  情报科学. 2012(02)
[4]创新驱动、自主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J]. 杨燕,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 2011(10)
[5]综合型知识基础与解析型知识基础的比较研究[J]. 牛盼强,谢富纪.  科学学研究. 2011(01)
[6]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知识螺旋过程研究[J]. 陈建勋,勾东宁,吴隆增.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0(04)
[7]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对知识管理的影响[J]. 朱春燕,孙林岩,汪应洛.  管理学报. 2010(01)
[8]创新环境、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系统性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张媛媛,张宗益.  科技管理研究. 2009(12)
[9]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组织知识创新影响因素分析[J]. 王玉梅,张靖.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高校团队内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 杨钢,薛惠锋.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06)



本文编号:3480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3480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4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