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历史时期海岸线时空演变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1-07-24 20:01
杭州湾的变迁是一个泥沙堆积和人为干扰共同作用的过程.为了揭示杭州湾时空演变的特征,利用GIS技术和DSAS回归模型分析了唐朝至清朝年间杭州湾的变化速率和净变化量.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唐宋时期南沙嘴附近向外高速淤涨,金山至澉浦段平稳坍进,钱塘江口至曹娥江江口变化平稳;2)宋元时期南沙嘴至金山段坍进速率在80 m/a以上,澉浦至钱塘江口变化速率为10~20 m/a;3)元明时期姚江平原向北淤涨速率为历史时期最大,钱塘江口向南变化也相对较大;4)明清时期钱塘江口变化显著,北岸大面积坍进而南岸淤涨形成现代海岸轮廓.在空间上:1)杭州湾北岸相对南岸变化剧烈,唐朝松江口至南沙嘴段向东扩张,淤涨速度及南北跨度较大;2)南沙嘴到澉浦附近各历史时期基本呈现内坍的趋势;3)钱塘江口变化复杂,唐朝至明清年间河口北岸总体向北坍进了约7 km,其元至清年间变化最甚;4)慈溪北岸在唐宋时向内坍进,其余历史时期均向外淤涨,在元明最甚.因此,历史时期杭州湾时空演变十分复杂.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2(01)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杭州湾研究区位置
年代(公元)名称比例尺开元二十九年(741)唐·江南东道图1∶420万嘉定元年(1208)南宋·两浙路图1∶245万至顺元年(1330)元·江浙行省图1∶425万万历十年(1528)明·浙江省图1∶245万嘉庆二十五年(1820)清·浙江省图1∶245万2.2数据处理通过ArcGIS10.2软件对不同时期历史的地图进行严格配准、校正之后数字化,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海岸线,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实地考证,得到了唐、南宋、元、明、清5个历史时期的海岸线,如图2所示.图2不同历史时期杭州湾海岸线2.3研究方法本文利用年变化率分析杭州湾历史变迁,年际变化是指5期海岸线每相邻时期之间平均年变化率,为了定量分析1000多年来杭州湾的变化趋势,此研究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开发的DSAS(digitalshorelineanalysissystem)回归分析系统高效地计算不同时序海岸线的变化速率[19],计算公式如下:Fi+1,i=Li+1-LiΔYi+1,i.(1)式(1)中:Fi+1,i为海岸线变化率(i=1~481);Li+1为第i+1期海岸线到基线的距离;Li为第i期海岸线到基线的距离;ΔYi+1,i为时间差.并借助ArcGIS10.2软件多次模拟历史时期杭州湾海岸基线,以800m为采样间距生成516个垂直基线的断面,经过删除影响计算的断面之后保留481个断面,具体如图3所示.图3杭州湾海岸垂直基线断面09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lineanalysissystem)回归分析系统高效地计算不同时序海岸线的变化速率[19],计算公式如下:Fi+1,i=Li+1-LiΔYi+1,i.(1)式(1)中:Fi+1,i为海岸线变化率(i=1~481);Li+1为第i+1期海岸线到基线的距离;Li为第i期海岸线到基线的距离;ΔYi+1,i为时间差.并借助ArcGIS10.2软件多次模拟历史时期杭州湾海岸基线,以800m为采样间距生成516个垂直基线的断面,经过删除影响计算的断面之后保留481个断面,具体如图3所示.图3杭州湾海岸垂直基线断面09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决策树与密度聚类的高分辨率影像海岸线提取方法[J]. 王常颖,王志锐,初佳兰,赵建华.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4)
[2]1975~2015年大连市海岸线变迁和围填海变化[J]. 王雪鸽,李晓燕,贾明明,王宗明,任春颖,毛德华.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1)
[3]近40年烟台市海岸线及近岸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效应分析[J]. 丁偌楠,王玉梅.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4]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稳定性研究[J]. 张云,张建丽,李雪铭,景昕蒂,杨俊. 地理科学. 2015(10)
[5]基于遥感和GIS的江苏省海岸线时空变化[J]. 李行,张连蓬,姬长晨,刘红樱,黄巧华. 地理研究. 2014(03)
[6]南宋以来江苏海岸带历史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J]. 张晓祥,王伟玮,严长清,晏王波,戴煜暄,徐盼,朱晨曦. 地理科学. 2014(03)
[7]杭州湾HJ CCD影像悬浮泥沙遥感定量反演[J]. 刘王兵,于之锋,周斌,蒋锦刚,潘玉良,凌在盈. 遥感学报. 2013(04)
[8]2000-2012年中国北方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J]. 徐进勇,张增祥,赵晓丽,温庆可,左丽君,汪潇,易玲. 地理学报. 2013(05)
[9]基于分形的中国大陆海岸线尺度效应研究[J]. 高义,苏奋振,周成虎,杨晓梅,孙晓宇,张丹丹. 地理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301330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2(01)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杭州湾研究区位置
年代(公元)名称比例尺开元二十九年(741)唐·江南东道图1∶420万嘉定元年(1208)南宋·两浙路图1∶245万至顺元年(1330)元·江浙行省图1∶425万万历十年(1528)明·浙江省图1∶245万嘉庆二十五年(1820)清·浙江省图1∶245万2.2数据处理通过ArcGIS10.2软件对不同时期历史的地图进行严格配准、校正之后数字化,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海岸线,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实地考证,得到了唐、南宋、元、明、清5个历史时期的海岸线,如图2所示.图2不同历史时期杭州湾海岸线2.3研究方法本文利用年变化率分析杭州湾历史变迁,年际变化是指5期海岸线每相邻时期之间平均年变化率,为了定量分析1000多年来杭州湾的变化趋势,此研究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开发的DSAS(digitalshorelineanalysissystem)回归分析系统高效地计算不同时序海岸线的变化速率[19],计算公式如下:Fi+1,i=Li+1-LiΔYi+1,i.(1)式(1)中:Fi+1,i为海岸线变化率(i=1~481);Li+1为第i+1期海岸线到基线的距离;Li为第i期海岸线到基线的距离;ΔYi+1,i为时间差.并借助ArcGIS10.2软件多次模拟历史时期杭州湾海岸基线,以800m为采样间距生成516个垂直基线的断面,经过删除影响计算的断面之后保留481个断面,具体如图3所示.图3杭州湾海岸垂直基线断面09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lineanalysissystem)回归分析系统高效地计算不同时序海岸线的变化速率[19],计算公式如下:Fi+1,i=Li+1-LiΔYi+1,i.(1)式(1)中:Fi+1,i为海岸线变化率(i=1~481);Li+1为第i+1期海岸线到基线的距离;Li为第i期海岸线到基线的距离;ΔYi+1,i为时间差.并借助ArcGIS10.2软件多次模拟历史时期杭州湾海岸基线,以800m为采样间距生成516个垂直基线的断面,经过删除影响计算的断面之后保留481个断面,具体如图3所示.图3杭州湾海岸垂直基线断面09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决策树与密度聚类的高分辨率影像海岸线提取方法[J]. 王常颖,王志锐,初佳兰,赵建华.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4)
[2]1975~2015年大连市海岸线变迁和围填海变化[J]. 王雪鸽,李晓燕,贾明明,王宗明,任春颖,毛德华.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1)
[3]近40年烟台市海岸线及近岸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效应分析[J]. 丁偌楠,王玉梅.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4]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稳定性研究[J]. 张云,张建丽,李雪铭,景昕蒂,杨俊. 地理科学. 2015(10)
[5]基于遥感和GIS的江苏省海岸线时空变化[J]. 李行,张连蓬,姬长晨,刘红樱,黄巧华. 地理研究. 2014(03)
[6]南宋以来江苏海岸带历史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J]. 张晓祥,王伟玮,严长清,晏王波,戴煜暄,徐盼,朱晨曦. 地理科学. 2014(03)
[7]杭州湾HJ CCD影像悬浮泥沙遥感定量反演[J]. 刘王兵,于之锋,周斌,蒋锦刚,潘玉良,凌在盈. 遥感学报. 2013(04)
[8]2000-2012年中国北方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J]. 徐进勇,张增祥,赵晓丽,温庆可,左丽君,汪潇,易玲. 地理学报. 2013(05)
[9]基于分形的中国大陆海岸线尺度效应研究[J]. 高义,苏奋振,周成虎,杨晓梅,孙晓宇,张丹丹. 地理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301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0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