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

发布时间:2020-04-06 04:17
【摘要】: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学术界较多的是侧重在对科技史的研究,而对科学文化史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史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尝试突破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围,力图从思想文化史角度,依据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的体制建构以及科学文化观念变迁等三个层次,对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的历程进行新的观照。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无序、散漫和缺乏目标的状态,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在探讨中国近代科技的源起及其历史文化缺陷基础上,分三个阶段按三个层次系统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科技建制以及科学文化观的变迁。其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具有新意的探索:比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及政策环境上,文章系统分析了建国以来三代领导集体的视野和重要探索;在科技发展建制上,文章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当代中国科学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这就是建国初期新体制的建立、5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式“大科学”体制以及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上,文章第一次揭示了科技大潮与社会主义思潮两次历史性合流的过程;在科学技术发展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上,文章更是首次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科学文化观经历了“人民科学观”、政治化科学观以及理性化科学观三种形态的历史转换,等等。 通过对中国科学发展历程的文化思考,本文认为:经过长期曲折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成全社会的共识,深入人心,中国不可能再回到以往那种不重视科学以致反科学的老路上去。但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目前中国不仅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民众科学素养状况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制约因素;而且在如何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问题上更是存在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发展仍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制约科学发展的传统的文化因素仍未得到根本突破。探索中国本土科学技术发展的出路,推动中国原创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等,仍是今日中国的严峻课题。 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仅要实现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的融合,以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战略与文化环境;而且要实现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以构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机制;更要通过科学教育化与教育科学化,冲破传统的制约科学发展的文化观念,以铸造面向未来的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这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科学文化发展方面的必由之路。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N09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小平;张培富;;共和国60年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培富;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的社会史考察[D];山西大学;2006年

2 薛建明;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钱斌;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1949-1966)[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赵小平;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史考察[D];山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顾亚飞;体育、教育及社会的科学理念整合与发展应用之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2 牛凯丽;中国科学院科技体制变迁与科技文化[D];山西大学;2011年

3 孙瑞明;新中国早期的“大科学”体制与科学文化[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15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615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f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