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恩科学哲学转向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05:32
【摘要】:在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托马斯·库恩以及他的科学哲学思想是当代科学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纵观托马斯·库恩的整个研究历程,库恩早期由理论物理学研究转向科学史的研究,后期又转向科学史的研究。正是由于库恩研究领域的转向,使得库恩从历史的观点出发,把科学发展看作一个系统,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库恩科学哲学转向的实质就是就在于把心理、历史、社会因素引入科学发展中,也就是从心理、历史、社会等不同的角度透视科学发现和科学发展。库恩的转向,为科学哲学注入了人文的因素,注重了人的社会、文化、历史属性,使得科学研究中自库恩之后开始注重人文倾向的研究,消解了之前科学与人文的对立。但是,库恩的这种社会学转向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并没有抛弃科学理性,而是试图在科学理性维度与文化社会维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因此,本文在不忽视库恩的科学理性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科学哲学的分析探讨,揭示出科学思想发展中的社会、文化、历史、心理等因素的作用。科学哲学社会学转向能够在哲学史进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转向使科学哲学进入了新的视野,将研究的重点从“理论”、“因果性”、“实验”、“假说”等认识论的范畴转变为“体制”、“范式”、“分层”、“强纲领”等具有社会性的范畴;转向催生了科学知识社会学,这个学派的大部分人将发起这个转向的库恩作为其思想的先驱;这种转向将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知识社会学连接起来。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科学哲学转向的重要性目前学术界对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研究的不乏其人,但大部分都是对库恩科学革命以及他的科学观的核心部分——“范式”进行研究。而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以库恩科学哲学的转向为依据,论述了哲学转向的必然性以及库恩科学哲学转向的内容,并且分析了库恩科学哲学转向后期对于后期相关学科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库恩科学哲学思想转向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库恩科学哲学转向的必然性进行了相关论述,第二章着重分析了库恩科学哲学转向的维度以及转向的实质内容,第三章主要从库恩科学哲学转向带给其他学派的影响来论述,第四章主要论述库恩科学哲学转向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库恩科学哲学转向的实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N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春兰;21世纪科学哲学发展展望——后现代主义是科学哲学的唯一出路吗?[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伍玉林,杨淑艳;朝向一个科学历史性的科学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0期

3 王姝彦,郭贵春;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4期

4 孟建伟;关于科学哲学的性质和定位问题——兼论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陈杰;现代创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基础[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8期

6 肖丁;对科学哲学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理论探索;2005年02期

7 李淑英;;中国科学哲学发展前景何在?[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1期

8 谭萍;;国内科学哲学研究路径的理论缺失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郭贵春;程瑞;;科学哲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04期

10 C·W·丘奇曼;郭元林;;什么是科学哲学?[J];世界哲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蜀晋;;科学哲学及其对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的价值[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宋浩;;论民族性与科学哲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伍玉林;袁辛奋;;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不容忽视层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融合[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朱凤青;;从科学哲学看科学的文化价值[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郑玮;;“实践转向”与科学哲学的当代重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张学义;;科学哲学史上的反常论[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毕晋锋;;试述波普的科学哲学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张家诚;;气象学与哲学的万年情结[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丁准泰;陈小月;陈震;张珂;;哲学标准下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地质学的“原地重熔理论”为例[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10 韩芳;史玉民;;世界著名大学科学哲学专业述评[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裘杰;两种文化语境下的中俄科学哲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田小飞;自然主义科学哲学及其规范性[D];清华大学;2008年

3 杨建飞;科学哲学与西方经济学思想发展演化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4年

4 何华青;新实验主义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贵玉;当代科学哲学的人文转向[D];新疆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牟婉祯;经验主义在科学哲学中的地位[D];新疆大学;2015年

4 于澜;B.C.斯焦宾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晨;科学哲学与经济学发展及其方法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常俊川;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D];新疆大学;2016年

7 于瀚;大数据对科学哲学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倩;库恩科学哲学转向意义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9 向修玉;当代西方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论纲[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殷维;科学哲学自然化探析[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9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689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f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