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论物理主义信息观

发布时间:2020-06-01 06:09
【摘要】:信息哲学在国内历经了 40来年的发展,在众多信息哲学研究者的辛勤耕耘下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信息哲学学科也逐渐形成了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基本理论体系。但一直以来关于“信息的本质是什么?”学术界仍众说纷纭。目前,国内关于“信息的本质”大致形成了五种核心理论范式,即:“状态说”、“相互作用说”、“反映说”、“意义说”和“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说”。虽然这五种理论各有差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基本的哲学立场,他们都主张“信息”是有别于物质的“存在”,乃至有“万物皆信息”的“信息主义”之说。本文将以“信息本质”现有的五种理论为出发点继续探索信息的本质。纵观哲学史,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信息本质”的研究和哲学史上“心物关系”的讨论存在着许多相似。在“心物关系”的讨论中,其核心问题就是“心灵为何?”,是物质还是其他?。如笛卡尔“实体二元论”明确提出物质和心灵是两种不同的实体,物质实体与心灵实体共同构成世界。而“还原论物理主义”认为心理属性实际上就是物理属性的观点使笛卡尔式“二元论”受到严重的挑战,于是戴维森、普特南和福多等心灵哲学家分别提出了“非则一元论”和“机器功能主义”的观点继续维护“心灵”的非还原地位。结合“心物关系”反观信息哲学的发展可以看出现今关于“信息本质”的五种理论范式实际上均为“非还原”的信息观,也就是认为信息是不同一于物质的观点。当然,最为主流的是认为信息是源于物质,是物质的某一属性又不是物质的特殊存在的观点,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非还原论物理主义的观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际上信息观的探讨也就进入了“信物之争”的模式。因此,认为信息是同一于物质的还原论物理主义信息观也应在信息哲学发展的大舞台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信物之争”将是关于“信息本质”研究的新形态。在“心物关系”的研究中,当代美籍韩裔学者金在权对非还原论物理主义的观点提出了反驳,他提出了因果排除论证,采用归谬法,从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基本前提出发,证明:如果心理属性不同一于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就是不能发挥原因作用的副现象;如果心理属性同一于物理属性,非还原物理主义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主张。笔者亦借鉴金在权排除论证的方法,试探讨关于“信息的本质”亦是“还原物理主义”的。表明,认为“信息”是异于物质的等非还原论的观点都应遭到严重的质疑,对“信息观”研究必须要坚持还原论物理主义的立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N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菁;卢耀俊;;从唯物主义到物理主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年03期

2 李国武;;中国的信息本体论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邬q;;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转向[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4 邬q;;中国信息哲学核心理论的五种范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4期

5 邬q;;与信息哲学相关的几个问题的讨论——对霍有光先生质疑的再质疑[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郁锋;;无律则一元论与随附性论题——戴维森论心物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0期

7 苗东升;;信息研究对人文科学的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罗先汉;;信息概念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L.弗洛里迪 ,刘钢;信息哲学的若干问题[J];世界哲学;2004年05期

10 王路;向往戴维森[J];世界哲学;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2691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691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a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