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科学史评析

发布时间:2020-06-17 08:11
【摘要】: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者们起初只是对于科学史中被忽视的女性科学家进行补偿式的研究。性别视角的引入和科学史编史学方向的转变,使得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进入了学术化领域的研究范畴,至此,女性主义学者的研究不再是单纯地描述被历史所忽视的女性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而是进一步探究科学与性别政治、种族、阶级、殖民等多重维度的研究范围,从而从更丰富的性别视角涵义上和广阔的学科背景上拓展了科学史和女性主义科学史的研究领域。女性主义科学史家从历史的维度着重批判了主流科学的男性化特征和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科学史形成的原因,并肯定了女性的情感在科研中的独特作用。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丰富了科学史的研究视角,为科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新的分析维度,也为中国科学史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了借鉴性的重要意义。 本论文采取文献梳理、分析、阐述与综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历史的维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女性主义科学史的发展历程,并把这个历程分为15世纪到20世纪中期的“补偿式”的编年史研究、20世纪80年代转入学术化领域的批判性的编年史研究、20世纪90年代进入多元化思想的编年史研究三个阶段。文章先是澄清了一些基本概念,接着运用历史的方法探讨女性主义科学史产生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然后阐述女性主义科学史的发展历程,指出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通过梳理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发展脉络,理清了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这些理论对于女性主义科学史带来的影响,并总结了女性主义科学史的编史思想。女性主义科学史不是简单的为追寻男女权利意识上的平等为目的的科学史研究,而是要树立一种以女性视角为范式的科学研究。女性主义者希望,那些所谓认为科学具有普适性的科学研究者,能够注意到他们所忽视的那些边缘化的科学文化的知识,不要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充分尊重每一种科学知识的诞生,给予科学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客观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史的研究内容,为科学史研究的不断完善和全面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N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琳;;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本土化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朱静;;解读后现代女性主义对科学知识的建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尹海丹;蔡仲;;库恩与女性主义科学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章梅芳;;性别与科学的社会建构——试论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理论基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章梅芳;;女性身份差异性与科学文化多元性——基于女性主义科技史研究的理论基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杜严勇,吴红;社会建构主义与科学史[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6期

7 魏屹东,郭贵春;探索科学编史学的开拓之作──《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科学编史学初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年04期

8 易显飞;常红;曹志平;;从科学的性别文化到科学文化的多样性——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科学文化[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覃明兴;刘锦春;;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科学史[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章梅芳,刘兵;女性主义医学史研究的意义——对两个相关科学史研究案例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褚艳红;变动中的女性研究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3 董美珍;女性主义科学观探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赵万里;建构论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D];南开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玉林;海伦·朗基诺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白玫;社会性别理论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王安轶;哈拉维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7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17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b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