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自然的本质相关性及协同演化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N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用吉;林清华;黄炜;;高校学报促进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证[J];编辑学报;2007年01期
2 张今杰;唐科;;“技术化生存”与“生命关怀”[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易显飞,林慧岳,田富俊;技术创新主体论:哲学视野下的技术创新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漠;尤军丽;;试论制度的技术本质——从技术哲学的视角看[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黄欣荣,王英;陈昌曙与中国技术哲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盛国荣,陈凡,韩英莉;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累积效应[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李兆友;高菲菲;;远德玉技术过程论思想评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周瑞瑞;;STS视阈下如何理解科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9 李伯聪;;略谈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4年00期
10 张明国;;从工程哲学看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趋势[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4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尤军丽;;制度之技术哲学探究[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2 陈凡;李泽清;;论技术教育的三重特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李勇;陈凡;;科学—技术关系的历史逻辑与当代特征[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陈凡;李泽清;;论技术教育的三重特性[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才胜;技术的政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卢锡超;产业技术扩散的知识重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陈多闻;技术使用的哲学探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5 李廷勇;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测度与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陈晓英;中国石油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及政策选择[D];东北大学;2005年
7 张慧敏;技术的民主控制[D];东北大学;2005年
8 秦U
本文编号:2721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2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