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的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00:56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研究科学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下,对有关科学创新的哲学问题给予了探讨。第一,对创新概念涵义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结合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特征,提出了不同于其他领域也不同于西方科学哲学理论的科学创新概念,通过分析创新作为科学哲学范畴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中,澄清并界定科学创新概念,规范其内涵和外延,继而探讨科学创新的本质特征。第二,对科学创新进行生存论分析,解决科学创新何以可能的问题,从科学创新在人的存在中的意义出发论证科学创新的存在根据。第三,分析科学创新的认识论意义,阐述科学创新对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贡献。第四,对科学创新进行价值论分析,揭示出科学创新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N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俊兴,山灵芳,来清民;从物理学发展史看科学创新的内部条件和精神气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董敏,薛洪俊,陆剑英;科学创新与优秀青年人才[J];运筹与管理;1995年03期

3 刘高岑;;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科学创新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8年01期

4 林晶;创新概念进入科学哲学论域的认识论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胡长生;;论科学创新中的问题意识[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韩宇;我国基础研究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中文版);1999年03期

7 吴水清;王淦昌对科学创新的诠释──为怀念王老而作[J];世界科学;1999年03期

8 郝萍;;科学创新与艺术的和谐之美[J];河南科技;2006年07期

9 赵金平;;论科学认识中的批判环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1期

10 张利华;科学创新思想的摇篮──第47次香山科学会议侧记[J];科技导报;199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彦雨;李正风;程志波;;我国科学资源分配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炎章;;科学创新的认识根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郑旭东;;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论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长域;;李鼎铭先生从事哲学研究的轨迹[A];李鼎铭哲学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蔡乾和;;生物学隐喻引入工程哲学研究的合理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徐炎章;;知识创新的灵魂——科学创新的精神气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田克俭;;科学创新需要一种有力的民族精神支撑[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谢地坤;;西方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的反思[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目录[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10 Л·П·布耶娃;奚洁人;;对人的哲学研究的重建及其问题[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东晖;2005年国内西方哲学研究回溯[N];光明日报;2006年

2 王希勇;《哲学研究》仍然是待解之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刘晶晶;探索中国特色的政治哲学研究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尹传红 实习生 郝爽;产业哲学研究领跑和谐崛起新理论[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郑剑;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新进展[N];人民日报;2005年

6 江畅 周鸿雁;从学术殿堂走进生活世界[N];光明日报;2006年

7 记者 孙龙;整合科研信息 提高科研效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艳玉 冠鹏;理论解释力:科学创新的本质[N];社会科学报;2000年

9 记者 董自刚 王凯 唐瑾;水科学创新高级论坛举行[N];中国水利报;2007年

10 杨恩华;指导先进文化建设的科学创新理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晶;科学创新的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满河军;企业社会责任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陈徽;性与天道——戴东原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今杰;哲学的改造—阿佩尔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晓俊;科学实验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陈高华;思考与判断:汉娜·阿伦特的哲学—政治之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谢寒枫;程颢哲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章红宝;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殷杰;哲学对话的新平台[D];山西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昂;大科学创新的机理、主体及其组织方式[D];东南大学;2004年

2 陈国友;爱因斯坦科学创新活动的人文基础探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敏;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科学创新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唐花英;对绿色营销的哲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赵辉;爱因斯坦的科研艺术思想[D];广西大学;2004年

6 吴刚;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宗全;人文素养在科学创新中的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敏希;怀特海“事件”理论溯源及阐释[D];吉林大学;2008年

9 陈志伟;哲学与政治:柏拉图《理想国》的一种新的解释视阈[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红霞;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24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24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b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