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STS研究的逻辑进路与学科进路探析

发布时间:2020-06-22 23:05
【摘要】:STS作为一种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文、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的价值观,适应了当代世界为了克服传统工业文明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全球科技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开创人类新文明的需要,因而受到各国学术界和社会的强烈关注中国作为STS研究的外生性国家,我国STS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借鉴国外STS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与目前众多介绍欧洲、美国和日本STS研究所不同的是,鲜有俄罗斯STS研究的论著出现。众所周知,中国与俄罗斯曾经拥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哲学范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哲学与苏联哲学有着趋同的发展路径。因此,苏俄STS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更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为此提出了苏俄STS逻辑进路与学科进路这个命题,主要为了解决苏俄有没有STS的研究,如果有其研究纲领是什么,与国际比较有哪些特点,其学科进路又是如何演化的,苏俄STS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及世界STS的发展有哪些启示。以此为逻辑起点,重点解决了如下问题:首先,本文以演化逻辑为分析工具,将STS学科进路分成多学科阶段、交叉学科阶段和学科一体化阶段。认为,在多学科阶段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分散在许多人文学科中孤立的进行,例如,科学史,技术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学和科学心理学等学科中。其学科进路主要分散在科学论和技术论中。在交叉学科阶段,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使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成为了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其学科进路体现在科学技术学的兴起。在学科一体化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与社会、经济、教育、人文、法律甚至文化交织在一起,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的科学技术化日益明显,其在学科进路上体现为STS的兴起。其次,以STS发展的三阶段为依据,分析了多学科阶段,国际和苏俄STS发展的特点,重点梳理了苏俄科学学和技术论的发展概况,重点研究了在该阶段研究的纲领,在分析了其研究的成绩与局限的基础上,得出了对中国的启示。认为,苏俄试图只通过科学整合技术进而进入科学技术学的学科进路在实践上是不成功的,其苏俄科学学由盛到衰的发展历程,就是最好的证明。再次,分析了交叉学科阶段,国际和苏俄STS发展的特点,重点梳理了苏俄在该阶段研究的纲领,在分析了其研究的成绩与局限的基础上,得出了对中国的启示。认为,虽然苏俄在对科技革命的研究中,使科学技术一体化了,但是由于没有重视产业的研究,使苏联的科技成果转化产生了障碍,导致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缓慢。最后,分析了学科一体化阶段,国际和苏俄STS发展的特点,主要以苏联的社会转型为逻辑起点,以“苏联解体”和“解体后苏联指导思想的缺乏”这两条主线为线索,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后果。认为,第一,苏联忽视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基础的研究,始终认为机器大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基础,导致无视新科技革命的信息、生物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最终使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直至解体。第二,由于解体后俄罗斯主导思想的缺失,导致对STS的研究产生了无心化、无向化的结果。第三,要正确认识主导意识形态及其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防止再走苏联对马克思哲学从绝对真理到全方位讨伐的覆辙。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N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文范;张卓群;;论STS研究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结合[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徐春;苏联学者对生态问题的哲学研究——兼谈现代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3 潘仁;;苏联“科学技术革命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概述[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8年01期

4 王敏慧;;科学学的基础研究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J];科学管理研究;1983年01期

5 郭斌,蔡宁;从“科学范式”到“创新范式”:对范式范畴演进的评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03期

6 李正风;;实践建构论:对一种科学观的初步探讨[J];哲学研究;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726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26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3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