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现论”中的哲学问题

发布时间:2020-07-10 13:51
【摘要】: 在二十世纪中期,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蓬勃兴起的复杂性科学再一次给科学和哲学 带来革命性变革: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还原论、机械论与决定论的科学范式被整体论、目的 论、有机论和非决定论的新的科学范式所取代。 即便如此,对复杂性的定义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复杂性”问题,关键在于缺乏复杂性 的公认标尺,为此盖尔曼提出“有效复杂性”概念:描述某一复杂系统内部模式所需要的最小 长度。本文对复杂性的定义是:复杂性是现实世界的一种属性,它是在复杂系统内部各要素的 非线性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用传统的还原论科学所无法处理的性质。复杂性的特征是“自组 织”与“表征”(representation)。在经历了对复杂系统的隐喻式描述阶段之后,发展出对复 杂系统的两种描述模型:基于规则的形式化符号系统模型与关联论模型,前者来源于对人工智 能的研究,后者来源于以人脑的模拟。前者对思维的定义是功能主义的,后者对世界的模拟是 关系主义的,且表征是分布式的(distributed)。在揭示复杂系统的行为与本质特征方面,关 联论模型与基于规则的形式化符号系统模型各有优势和劣势,这主要取决于我们所要完成的任 务的性质:前者适合于模式识别,后者更适合于完成推理任务。 “突现”是复杂性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突现诞生的直接理论背景是分形、混沌与突变理 论。突现的定义必须相应于某个宏观层次。本文对突现的定义是:系统新质(未曾有过的结构 或其子系统都不具有的功能)作为整体的突然出现的过程。 本文在库恩“范式”的意义上尝试建立了突现的定性的理论模型。它包括: (1)基本概念与范畴:吸引子,状态空间,内部图式,序参量,分岔。 (2)基本原理与规律:役使原理,协同原理,缘接(Ocassional-connection)原理,超系统 综合规律,信息控制规律与对称破缺规律。 (3)基本信念与纲领:整体论,生成论与非决定论。 (4)范例:本文列举三个范例(役使原理,贝纳德元胞,离散映射)。 (5)价值:是开放的,个人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充满非线性相互作用。其中偶然性 与个人自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未来是不确定的,有无限的可能性。世界与 人处于一种亲密关系之中。 突现理论对哲学本体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本文将本体论的探索历史划分为如下五个 阶段:古希腊最早的生成本体论——宇宙本体论——理性本体论——分析哲学——当代生成本 体论。在本体论上,突现论-反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旧的形而上学将存在视为“本质”与“理 念”的传统,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向前苏格拉底时期将存在视为“生成”与“凝聚”过程的观 点的回归。突现即是生成。正因为此,对当代生成本体论,海德格尔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 文着眼于对当代生成本体论的阐发,当涉及到哲学史上其它本体论学派时,笔者所关注的仍然 是它对生成本体论所作出的贡献。 在认识论上,论文回答了西方哲学史上源远流长的“认识论问题”:认识客体的客观存在 性问题,指出突现是存在于自然界与社会历史系统的客观过程,而非某些学者所说的“认识论 的幻象”;按照科学哲学的解释标准,突现是一个好的解释理论。 复杂性理论还与后现代主义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德里达(Derida)的后结构主义语言学与 关联论模型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它们在反人类中心论、强调个人自由与责任、追求人与 自然的新联盟的价值观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后现代主义为复杂性科学和突现论提供一个可 理解的哲学框架,而复杂性科学和突现论也为后现代主义思潮提供学理的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N0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向馗;复杂系统的模式发现[D];浙江大学;2006年

2 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9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49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