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技观的生成: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0-08-05 08:40
【摘要】: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它伴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而出现,并且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条件——生态文明进程下,以生态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一生产力,引领社会各个领域实现生态化运作。生态科技观,是基于当代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观,它所呈现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一种健康、和谐的发展理念。生态科技观作用于现当代社会,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它促进了现有的生态危机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矛盾的解决,平衡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发展进程。最为重要的是,它顺应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渴望和需求,以其生态化的特征,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生态科技观作为一种先进的科技发展观,是如何生成的?从理论的维度上探讨,它的生成具有特殊的社会背景、深厚的哲学内涵以及博大的科学基础。这些都为生态科技观的生成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石。从生态科技观生成的实践维度考察,它关系到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本身的发展前景。人类由最初的物质需求到生态需求的复归,经历了漫长且曲折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而在传统科学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类对于生态的需求之时,生态化的科学技术观念便孕育而生。生态科技观,作为当下的生态文化的一部分,其势将不可阻挡。回归到我国的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应该合理运用理论基础来指导实践运用。应提倡大力发展生态科技,促进能源资源的优化。同时,应在社会层面广泛普及维护生态和谐的生态科技观,完善个人的生态人格,实现个人到集体,再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的转变。最后还应促进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将生态科技观提升到加强国家软实力的竞争理念中。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状况。第二章对生态科技观的概念及其范畴进行了论述。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考察生态科技观的生成。第五章主要论述了生态科技观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最后总结了生态科技观作为先进的科技观,如何引导人们正确的使用生态科学技术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N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旺;刘杰军;;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观转换[J];科学新闻;2001年19期

2 张明月;;科技与人性的博弈——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人文情怀解读[J];科技信息;2013年03期

3 杨雪;;马尔库塞和庄子的二元性科技观及其现实意义[J];山花;2009年02期

4 宋祖良;科技史中“进步”概念质疑──海德格尔的科技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08期

5 吴永忠;后现代主义科技观的实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12期

6 韦真,胡蓓;论可持续发展与新的科技观[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7年06期

7 吴永忠,孙红岩,刘丽萍,吕桂军;后现代主义科技观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03期

8 夏立容;科技观和价值观的时代特征[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06期

9 叶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科技观[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10 刘友金;陈文化;;三类科学技术“集成”:一种全新的科技观[J];科学学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兰珍;潘洪林;;论瞿秋白的科技观[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2 魏瑞香;梅良勇;;江泽民科技观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荣耀;认真审视西方军事思想中的科技观[N];光明日报;2005年

2 孙维 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从当代生态科技观看科学普及[N];大众科技报;2011年

3 史文;十九世纪中期我国科技观的变化[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皓;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留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及其当代启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熊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启示[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郭梦敏;对生产力科技观的超越[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4 许益新;江泽民科技观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5 蓝丽蓉;生态科技观的生成: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的考察[D];福州大学;2014年

6 汪宏燕;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探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杨丽;马克思科技观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汪至诚;试论和谐科技观及其价值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杜娟;马克思科技观人本意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沈泽如;兼爱科技观之可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81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81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e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