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关系的哲学探讨

发布时间:2020-09-01 20:53
   对心脑关系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代科学和哲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对此问题的哲学探讨不仅在丰富哲学基本问题和深化认识论研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对心脑关系的科学探索提供理论思路与思维方法。 对心脑关系的探讨可以从对“心”、“脑”两个基本概念历史演进的考察作起。通过考察,本文勾勒出了人们对心理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从“灵魂”到“心理(精神)”再到“意识”的变迁,对脑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从“肉体”到“身体”再到“脑”的变迁。本文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是以脑及其它辅助结构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类能被主体体验到的、能调节状态和指导行为的信息活动。而脑是通过亿万年进化最终形成的、人与动物的神经系统的最高控制中枢,它是由成百亿神经元组成的、结构极为复杂的神经网络,具有相应的生理功能。 本文认为,与心、脑概念的演变相应,在历史上,对心脑关系本身的探讨经历了古代自然哲学家对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的思索、近代自然哲学家对心理(精神)与身体的关系的理解、现代自然哲学家对精神、意识与脑的关系的探索三个阶段。其中,古代自然哲学家对灵魂与肉体关系的探索几乎完全是学者们根据日常经验和零星知识、用思辨对自然界所做的猜测和臆想;近代自然哲学家对心理与身体关系的回答则是用思辨和理性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尚不全面、不系统的自然科学成果,从而提出自己的哲学观点;而现代,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关于心理、意识与脑关系的自然哲学观点的提出不再是哲学家面对自然界所做的苦思冥想,而是在科学家提出对自然界方方面面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由自然哲学家抽象、概括、提炼出关于心理、意识与脑关系的一般观点,这些观点是以全面、系统、严密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而且有些哲学观点直接就是由理论科学家提出来的。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古代自然哲学家和近代自然哲学家对心脑关系的认识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即古代自然哲学具有重灵魂、轻肉体的总体倾向,近代自然哲学具有重身体、轻心理的趋势。而现代自然哲学对心脑关系的认识则比较全面,但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在简单阐述和评论了现代自然哲学家对心脑关系认识的各种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精神、意识是在脑生理功能的基础上突现而成的,其突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脑与脑外的实体结构;②信息表征结构;③刺激情境。其中,WP=4脑的实体结构是精神与意识活动得以突现形成的物质器官,脑外结构是意识的形成和存在所依靠的外部辅助工具或手段,信息表征结构即主体认知结构,是精神、意识得以产生的信息加工条件,它本身就是精神突现的产物。它既可以为精神、意识的产生提供信息加工程序,还可以对加工结果做出状态评估。而刺激情境是促使精神得以突现的现实条件,它为精神、意识的产生提供数据资料和信息输入。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进而认为,心脑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精神、意识对脑具有依赖性,即精神、意识的产生是以脑实体结构及其相应生理功能的存在为先决条件的;另一方面,由于精神、意识的产生条件除实体脑之外还有其它条件,因此精神与意识是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此外,精神、意识通过对认知结构的建构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或通过对主体的行为模式的选择对脑发育及脑的生理功能可以产生有效的反作用。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N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孝泉;认知科学视野中的心智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余敦旺;关于心理本质问题之我见[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高新民,程先华;应重视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4 晔枫;;人脑的整合机能与思维程式的整合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7年03期

5 晓新;;脑区的定位与整合生理特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8年04期

6 雷光文;;人脑系统结构及其记忆功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3年03期

7 郑毓信;心智哲学: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新兴活力的研究课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年03期

8 樯宇;人的思维形成认识表达网络的过程与方式[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1年04期

9 张卫东;;大脑探究引人入胜[J];科学;1999年06期

10 李维;世纪之交心理科学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04期



本文编号:2810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810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3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