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异化根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5 03:51
   对技术异化的研究一直是技术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但是已有的研究多是针对技术异化在各个层面的消极作用来讨论的,对异化根源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正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 本文认为,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异化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技术本身的属性,如反自然性、反规律性和不合目的性以外,技术创造和应用主体也是异化的重要根源。前者决定了异化的不可避免,后者决定了异化具有可控性。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1章指出,目前学术界有多种关于技术异化的定义,这些表述的不一致,带来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因此,厘正技术异化概念的内涵,是讨论技术异化的基点。这一部分考察了异化概念的来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和目前学术界对技术异化的两种定义,以期从对这些理论的考证中得出一个确切的技术异化定义,为后文沿着正确的方向探寻技术异化之源作好铺垫。在这一部分中,还分析了技术异化的特征,并从三个方面对其后果进行了阐述。 第2章从人类精神领域、生态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了历史上的技术异化批判观,认为它们的批判尽管有合理的成份,但都不免有些偏颇,是一种片面的技术异化思想,只有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才是一种合目的的社会价值观。 第3章分析了技术异化的根源。文章认为,从技术系统来看,技术是由技术主体、技术客体和技术本身三种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三者缺一不可,离开了主体,技术就失去了灵魂与动力,离开了客体,技术就失去了物质支撑。因此,技术带来的异化必然与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联。由此,可推导出技术的异化具有三种根源:一是由于技术本身的特性而导致技术异化产生的“技术根源”;二是由于自然或社会对技术的作用而导致技术异化产生的“自然或社会根源”;三是由于技术主体的原因而导致技术异化产生的“主体根源”。对应于这三种根源,本文从技术本身,技术的创造发展与应用这三个方面入手来探寻技术异化的轨迹。 文章结尾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消解技术异化的方法:一是正确看待技术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N0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技术异化的内涵
    1.1 技术异化的定义
        1.1.1 “异化”的历史演化
        1.1.2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概念
        1.1.3 目前学术界的观点
    1.2 技术异化的特征
        1.2.1 必然性和永久性
        1.2.2 主体的相对性
        1.2.3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2.4 异化的被迫性
    1.3 技术异化的主要后果
        1.3.1 对人的异化
        1.3.2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3.3 对社会文化的同化
        1.3.4 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第2章 各种技术异化批判考察
    2.1 西方技术异化批判考察
        2.1.1 人类精神领域的技术异化批判
        2.1.2 生态层面的技术异化批判
        2.1.3 社会层面的技术异化批判
    2.2 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
    2.3 国内学者的观点
第3章 技术异化的根源
    3.1 技术本身的属性导致的异化
        3.1.1 反自然性
        3.1.2 反规律性
        3.1.3 不合目的性
    3.2 技术创造发展与应用中出现的异化
        3.2.1 技术创造发展中出现的异化
        3.2.2 技术应用主体引起的异化
第4章 技术异化的解决途径
    4.1 正确看待技术与异化,适度发展技术
    4.2 高扬人文精神,建立科学的技术价值观
        4.2.1 高扬人文精神,树立人本伦理型技术价值观
        4.2.2 高扬人文精神,摒弃唯技术论思想
        4.2.3 高扬人文精神,规范技术活动的无序状态
        4.2.4 高扬人文精神,防范不良的技术应用后果
    4.3 完善社会建制
        4.3.1 强化法律制度,完善相应的监督评估体系
        4.3.2 完善政治制度
        4.3.3 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三三;朱清海;;科技异化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海燕;从技术的本质看技术生态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魏丽;论马克思的机器观[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慧娜;马克思异化观视角下的当代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程艳社;技术创新异化的人文规约[D];郑州大学;2012年

5 余凤霞;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负增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1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841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9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