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12:02
本文选择当代西方科技社会学界中最具影响力的巴黎学派的领军人物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进行研究,旨在将他的思想系统、准确、全面地引入中国学术界,为我国科技哲学和科技社会学的研究提供学术参考和理论借鉴。文章从拉图尔学术思想的理论根源入手,通过对科学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转向研究,以及对拉图尔与布鲁尔之间关于对称性的争论的研究,得出拉图尔始终是一个社会建构论者的结论。在此理论定位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意义。研究得出,拉图尔在卡龙和劳等巴黎学派杰出学者的理论基础上,将行动者的概念扩展到了自然领域,网络中既可以包括人类行动者也可以包括非人的行动者,非人行动者的意愿通过代理者表达出来;行动者网络就是异质行动者建立网络,发展网络以解决特定问题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科学也变成了行动中的科学,同时重塑着社会。最后,文章指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在理论上具有反科学合理性、反方法论普遍主义、反实在论等后现代特征,在实践中存在对非人因素过分强调、对科学进行非对称性解读等局限,但他将关系思维和过程思维的观点引入到对科学事实的分析之中,这...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提出的背景分析
2.1 科学知识社会学开创的建构主义学术传统
2.1.1 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
2.1.2 默顿社会学及其缺陷
2.1.3 科学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转向
2.2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2.2.1 拉图尔早期思想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坚定支持
2.2.2 社会转向之后的进一步转向
2.2.3 拉图尔对布鲁尔强纲领的批判
2.3 巴黎学派其他学者的工作对拉图尔思想的理论铺垫
2.3.1 卡龙的“行动者网络理论”
2.3.2 劳的“异质型网络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思想构建
3.1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
3.1.1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样态
3.1.2 关于行动者:消除人与非人的鸿沟
3.1.3 关于网络:解除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
3.1.4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界定
3.2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科学研究
3.2.1 建构科学:实验室研究
3.2.2 重塑社会:科学在行动
3.2.3 自然与社会间对立的消解:法国的巴斯德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评述
4.1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特点
4.2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局限
4.3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意义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巴黎学派与实验室研究[J]. 盛晓明.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03)
[2]默顿科学社会学述评[J]. 谢鸿昆. 唐山学院学报. 2004(03)
[3]技术的社会建构与新技术社会学的形成[J]. 邢怀滨,孔明安. 河北学刊. 2004(03)
[4]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拉图尔对科学知识的人类学研究[J]. 贺建芹.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5]拉图尔科学人类学的反身性问题[J]. 曾晓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6)
[6]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的理念创新[J]. 谭仕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1)
[7]拉图尔的理论定位[J]. 王阳. 哲学动态. 2003(07)
[8]科学实践的人类学:考察创制中的科学[J]. 曾晓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01)
[9]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及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关系[J]. 肖峰.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1(05)
[10]两种文化与“行动者网络理论”[J]. 谢周佩. 浙江社会科学. 2001(02)
本文编号:3099646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提出的背景分析
2.1 科学知识社会学开创的建构主义学术传统
2.1.1 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
2.1.2 默顿社会学及其缺陷
2.1.3 科学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转向
2.2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2.2.1 拉图尔早期思想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坚定支持
2.2.2 社会转向之后的进一步转向
2.2.3 拉图尔对布鲁尔强纲领的批判
2.3 巴黎学派其他学者的工作对拉图尔思想的理论铺垫
2.3.1 卡龙的“行动者网络理论”
2.3.2 劳的“异质型网络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思想构建
3.1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
3.1.1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样态
3.1.2 关于行动者:消除人与非人的鸿沟
3.1.3 关于网络:解除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
3.1.4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界定
3.2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科学研究
3.2.1 建构科学:实验室研究
3.2.2 重塑社会:科学在行动
3.2.3 自然与社会间对立的消解:法国的巴斯德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评述
4.1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特点
4.2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局限
4.3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意义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巴黎学派与实验室研究[J]. 盛晓明.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03)
[2]默顿科学社会学述评[J]. 谢鸿昆. 唐山学院学报. 2004(03)
[3]技术的社会建构与新技术社会学的形成[J]. 邢怀滨,孔明安. 河北学刊. 2004(03)
[4]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拉图尔对科学知识的人类学研究[J]. 贺建芹.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5]拉图尔科学人类学的反身性问题[J]. 曾晓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6)
[6]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的理念创新[J]. 谭仕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1)
[7]拉图尔的理论定位[J]. 王阳. 哲学动态. 2003(07)
[8]科学实践的人类学:考察创制中的科学[J]. 曾晓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01)
[9]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及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关系[J]. 肖峰.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1(05)
[10]两种文化与“行动者网络理论”[J]. 谢周佩. 浙江社会科学. 2001(02)
本文编号:3099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09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