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1917-1949)

发布时间:2021-04-14 08:43
  科学史上,爱因斯坦1905年创立的划时代的狭义相对论,使牛顿力学和电动力学相互协调,提出了时间、空间与运动的相对性关系,揭示了质量与能量的统一,建立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的适用于全部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的新的相对时空理论,成为物理学、自然科学和哲学史上一次最伟大的科学革命。狭义相对论与10年之后爱因斯坦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在科学史上矗立了一座巍峨而永恒的丰碑。该理论在五四运动时期全面传入中国并迅速被接纳,深刻影响了国人的科学观、宇宙观和人生观,对中国近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笔者在戴念祖、胡大年等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调查统计了1949年前介绍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的相关原始期刊文献135篇,译著、专著、工具书、教科书、传记等22部,基于新发现的《同济杂志》《国立武汉大学理科季刊》《北京大学日刊》《观象丛报》《北洋周刊》等10余种民国期刊原始文献的考证,结果表明:(1)在中国,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传入时间正如戴念祖、胡大年等所言是1917年。但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宇宙观传入中国则是1920年。因此,相对论全面传入中国是1920年。(2)在中国,1949年前...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拟解决的问题
        1.3.1 文献综述
        1.3.2 拟解决的问题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4.4 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章 相对论的基本思想与发展演化
    2.1 狭义相对论前史
        2.1.1 马赫与庞加莱对牛顿时空观的批评
        2.1.2 经典物理学危机与洛伦兹变换
    2.2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思想的形成与理论体系的建立
        2.2.1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形成的思路
        2.2.2 狭义相对论解决的基本问题
        2.2.3 质能关系式与唯能论
    2.3 广义相对论基本思想与理论体系的创立
        2.3.1 广义相对论创立的基本思路
        2.3.2 广义相对论解决的基本问题
        2.3.3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
    2.4 爱因斯坦的方法论思想
    2.5 辩证看待和正确理解相对论
第三章 相对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17-1920)
    3.1 最初引入相对论术语的《学艺》期刊
        3.1.1 狭义相对论术语初次出现在中国
        3.1.2 最先向国人介绍相对论的学者——许崇清
        3.1.3 许崇清文章对中国人接纳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影响
    3.2 《东方杂志》:几乎与世界同步报道广义相对论日全食考察结果
    3.3 文元模:伴随“Science”而来的爱因斯坦新宇宙观
    3.4 小结
第四章 罗素、爱因斯坦访华及日本相对论传播的影响
    4.1 罗素访华与相对论在中国
        4.1.1 罗素:将相对论引进中国的第一位西方人
        4.1.2 罗素演讲之《爱因斯坦引力新说》
        4.1.3 罗素系列演讲之《物的分析》
        4.1.4 罗素系列演讲对相对论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4.2 爱因斯坦:相对论创始人在中国
        4.2.1 蔡元培三邀爱因斯坦访华
        4.2.2 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在上海
        4.2.3 爱因斯坦第二次途径上海的相对论演讲
        4.2.4 爱因斯坦访华之影响
    4.3 日本相对论传播对中国的影响
        4.3.1 桑木或雄:将相对论传入日本的第一人
        4.3.2 石原纯:日本少数懂得相对论的人
    4.4 小结
第五章 集中、系统传播相对论的高潮(1920-1928)
    5.1 《改造》与爱因斯坦的第一本译著在中国
        5.1.1 《改造》与中国第一个“相对论专号”
        5.1.2 夏元瑮与爱因斯坦译著《相对论浅释》
    5.2 《同济杂志》与第一个“相对论研究”专栏
        5.2.1 沟通中德文化的同济大学与《同济杂志》
        5.2.2 《同济杂志》相对论专栏的相对学理研究与传播
    5.3 《少年中国》与爱因斯坦的第一张照片在中国
        5.3.1 魏嗣銮与爱因斯坦的通信
        5.3.2 《少年中国·相对号》传播相对论的4个创造
    5.4 《东方杂志》的相对论科学普及
        5.4.1 《东方杂志》相对论传播的科学实践
        5.4.2 《爱因斯坦号》相对论的全面译介
    5.5 三个专号的传播学意义及比较研究
        5.5.1 专号“直达科学前沿”的选题体现“五四”后西学传播主体的新特点
        5.5.2 专号的编辑发行,体现知识分子寻求“科学救国”的愿望和国人科学意识的觉醒
        5.5.3 三个专号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时效比较
    5.6 《科学》与相对论的图解和博尔顿相对说在中国
        5.6.1 杨铨、汪胡桢(1897-1989)与博尔顿(L.Bolton)相对说在中国
        5.6.2 《科学》与相对论图解在中国
    5.7 小结
第六章 相对论在中国的吸收和研究(1928—1949)
    6.1 周培源、束星北、胡宁等的相对论研究
        6.1.1 周培源与爱因斯坦的交往和引力场静态解的研究
        6.1.2 束星北与爱因斯坦统一场的研究
        6.1.3 程茂兰大陵五(βPer)光度的测定及光速不变原理的验证
        6.1.4 胡宁在广义相对论中的开创性研究
    6.2 20世纪30年代《武汉高等理科季刊》的相对论研究
        6.2.1 李芳柏与《武昌高师数理学会杂志》的狭义相对论研究
        6.2.2 吴南薰、郑亚余等30年代的相对论数理研究
    6.3 田渠与我国第一部《相对论》教科书的出版
        6.3.1 内容丰富,注重知识的逻辑性
        6.3.2 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初学者
    6.4 相对论在世界各国的接受、吸收比较研究
        6.4.1 相对论初期在德国的接受概况
        6.4.2 相对论在俄国和苏联
        6.4.3 相对论在英国和法国
        6.4.4 相对论在中国与德、英、法和俄国的比较
    6.5 小结
第七章 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对近代中国高等物理教育的影响
    7.1 相对论的传入、传播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物理系的创建与发展
        7.1.1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物理系的创建与发展
        7.1.2 相对论课程在大学物理系的设置与教学
    7.2 相对论的传播使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高等物理教育快速发展
        7.2.1 相对论的吸收过程促进了理论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国的兴起
        7.2.2 相对论的吸收促成了中国数理学会、物理学会的成立
    7.3 爱因斯坦访华开启了国际知名物理学家来华讲学的大门
    7.4 小结
结论
    1 相对论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脉络(1917—1949)
    2 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2.1 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者和研究者
        2.2 相对论在中国的主要传播媒介
        2.3 相对论在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俄国和苏联等国的传播比较
        2.4 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的模式
    3 相对论对近代中国高等物理教育的影响
    4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田渠与其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相对论》教科书[J]. 白秀英,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2]3个“相对论专号”的编辑策略研究[J]. 白秀英,姚远.  编辑学报. 2012(04)
[3]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北联大物理学系概况[J]. 白秀英,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4]《少年中国》与其自然科学传播[J]. 白秀英,姚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03)
[5]《改造·相对论号》在中国传播相对论的科学意义[J]. 白秀英.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02)
[6]《少年中国·相对论号》的科学传播与创造[J]. 白秀英,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7]相对论时空变换下Maxwell电磁场方程的协变性[J]. 白秀英.  河南科学. 2011(11)
[8]广义相对论的几何纲领与引力场的时空特性[J]. 白秀英,姚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9]《学艺》与量子论和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J]. 白秀英,姚远,亢小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10]仁科芳雄与世界物理学大师访日[J]. 刘素莉.  科学文化评论. 2010(06)

硕士论文
[1]留学生与民国时期物理学的体制化[D]. 易安.山西大学 2009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地区物理学本科教育状况研究[D]. 韦中燊.首都师范大学 2005
[3]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研究的体制化探索[D]. 祁映宏.首都师范大学 2003
[4]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探索[D]. 张昌芳.首都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37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137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3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