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血浆蛋白凝胶治疗面部凹陷瘢痕的临床效果
发布时间:2021-05-31 16:53
目的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血浆蛋白凝胶(PAG)治疗面部凹陷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4例、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凹陷瘢痕患者,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采取的治疗方法分组,8例患者纳入单纯CGF组,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8.50(25.50,31.50)岁;8例患者纳入单纯PAG组,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32.00(28.50,35.00)岁;8例患者纳入CGF+PAG组,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3.50(29.00,35.75)岁。单纯CGF组、单纯PAG组、CGF+PAG组患者凹陷瘢痕皮下分别单点或多点注射适量自体血液制备的CGF、PAG、CGF+PAG(比例为1.0∶1.0~1.0∶1.5),以填满凹陷为度,4周1次,共3次。首次治疗前(下称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下称治疗后)3个月,采用Goodman & Baron痤疮瘢痕分级系统进行瘢痕分级并计算差值,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焦虑评分并计算差值;首次治疗结束即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治疗后1、2...
【文章来源】:中华烧伤杂志. 2020,(03)
【文章页数】: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冷敷联合表面麻醉预处理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鼻唇沟中的应用[J]. 王英杰,窦茂梅,杨燕华,邓瑛,岳颍,陈光宇,邰咪咪,吴文红.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9(10)
[2]医疗领域价值共创研究现状与展望[J]. 麦舒敏,王冬.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9(09)
[3]针尖下的危局——面部美容注射填充相关并发症分析[J]. 龙笑,王晓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 (07)
[4]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加速创面的再上皮化及愈合率[J]. 杨彪,王珊,张岩,梁春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26)
[5]浓缩生长因子联合活性血浆蛋白凝胶注射在下睑区及鼻唇沟年轻化中的应用[J]. 汪淼,赵启明,陆海山,陈小平,王昕,陈俊光. 中国美容医学. 2019(06)
[6]纳米脂肪混合颗粒脂肪移植在瘢痕性面部凹陷及萎缩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及相关实验机制[J]. 邹彦龙,谈希,田婷,李乐,李哲旭,程炜,王珍祥. 中华烧伤杂志. 2019 (04)
[7]CGF在重度牙周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陈红喜.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07)
[8]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双平面注射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J]. 冯剑,蒋立,郭波,刘代宏.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8(11)
[9]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不同部位注射即刻的疼痛差异分析[J]. 王关卉儿,聂芳菲,谢宏彬.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8(11)
[10]CGF对种植修复中骨组织再生和牙龈修复的临床研究[J]. 谢永林,陈一,萧雅一,黎佳灵.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10)
本文编号:3208610
【文章来源】:中华烧伤杂志. 2020,(03)
【文章页数】: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冷敷联合表面麻醉预处理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鼻唇沟中的应用[J]. 王英杰,窦茂梅,杨燕华,邓瑛,岳颍,陈光宇,邰咪咪,吴文红.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9(10)
[2]医疗领域价值共创研究现状与展望[J]. 麦舒敏,王冬.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9(09)
[3]针尖下的危局——面部美容注射填充相关并发症分析[J]. 龙笑,王晓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 (07)
[4]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加速创面的再上皮化及愈合率[J]. 杨彪,王珊,张岩,梁春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26)
[5]浓缩生长因子联合活性血浆蛋白凝胶注射在下睑区及鼻唇沟年轻化中的应用[J]. 汪淼,赵启明,陆海山,陈小平,王昕,陈俊光. 中国美容医学. 2019(06)
[6]纳米脂肪混合颗粒脂肪移植在瘢痕性面部凹陷及萎缩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及相关实验机制[J]. 邹彦龙,谈希,田婷,李乐,李哲旭,程炜,王珍祥. 中华烧伤杂志. 2019 (04)
[7]CGF在重度牙周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陈红喜.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07)
[8]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双平面注射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J]. 冯剑,蒋立,郭波,刘代宏.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8(11)
[9]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不同部位注射即刻的疼痛差异分析[J]. 王关卉儿,聂芳菲,谢宏彬.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8(11)
[10]CGF对种植修复中骨组织再生和牙龈修复的临床研究[J]. 谢永林,陈一,萧雅一,黎佳灵.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10)
本文编号:3208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20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