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蔽视觉分析在单一被试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6-05 18:40
视觉分析是单一被试实验研究中主要的数据分析方法,一直以来都被研究者广泛使用。掩蔽视觉分析方法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解决由单一被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以及视觉分析方法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准确的问题,包括实验进行期和数据分析期。该方法将假设检验加入单一被试实验研究中,提高了实验的内在效度。在实际运用中,与传统的视觉分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对实验结果解释的精确度,同时也有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探讨实验中其他可能存在影响的变量。但视觉分析在实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实际应用时还应加以注意。
【文章来源】:现代特殊教育. 2020,(18)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多基线跨被试掩蔽视觉分析程序图
Byun等人在“反馈干预对北美英语中/r/的语音错误的影响”的系列研究中采用了掩蔽视觉分析的方法[12]。该系列研究分为三部分,分别探究了视觉-听觉生物反馈干预技术、超声波生物反馈技术、电子腭图(EPG)生物反馈技术的干预效果。三部分实验设计保持一致,均采用多基线跨被试实验设计。实验选取4名被试。实验开始前研究人员共同拟定了操作定义。实验在基线期、干预期以及维持期都会对被试进行音节、词汇、句子的标准化测试。实验基线期,规定最少收集四个数据点,分析人员只能要求延长两个数据点。干预人员收集被试数据后,将收集的结果上传至亚马逊的Amazon Mechanical Turk(简称MTurk)平台进行评定,然后将评定的结果交由分析人员。当数据呈现出稳定模式时,分析人员告知干预人员可以随机选取被试进行干预;若数据出现异常值,分析人员就会要求干预人员再额外收集两个数据点。如图2所示,在超声波生物反馈实验基线期收集完四个数据点之后,被试Katherine显示出异常值,这时分析人员要求干预人员再继续收集两个数据点。分析人员在分析完两个数据点之后,观察到数据呈现稳定状态,这时候便通知干预人员进行干预。干预人员随后随机选取被试进行干预。因为该实验采用的是固定时间实验设计,若在额外收集了两个数据点之后,数据仍然没有达到要求,干预人员仍然会随机选取被试进行干预。在随后的干预期,重复上述步骤。同时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分析人员只能看到被试在基线期和干预期的数据,但并不知道哪一个被试接受了干预。在该实验中每个被试都完成了10周(20次)的干预。(二)数据分析期的掩蔽视觉分析程序
干预人员在收集完所有数据之后,分析人员根据实验数据对被试的干预顺序做出猜测,以此进行假设检验。这里的假设检验主要依据小概率原理,即在虚无假设前提下,随机试验中某小概率的随机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事实上真实发生了,两者互相矛盾,这时就可以拒绝虚无假设,支持科学假设。首先根据研究目的提出的科学假设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功能关系,虚无假设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功能关系。假定虚无假设成立,即干预不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同时,因为在干预过程中随机选择被试进行干预,因此分析人员猜中正确干预顺序的概率P就等于干预人员猜测的次数a除以所有可能干预顺序的个数n,即P=a/n。当实验中确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时,若P=a/n<0.05时,即分析人员在0.05这样小的概率范围内正确说出了被试的干预顺序,则该随机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几乎不会发生,但事实上发生了,就可以推测,这是由于干预产生的结果,故拒绝虚无假设,接受科学假设,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功能关系;若P=a/n>0.05,则该随机事件为大概率事件,大概率事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极有可能发生,事实上也发生了,故接受虚无假设,拒绝科学假设,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功能关系。当被试较少时,例如3名被试进行实验时,可能的干预顺序就有6种,即n=6,1/6=0.16>0.05,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拒绝原假设,这时就需要增加“没有人接受干预”一项,使原本三个排列组合项增加为四个,使可能的排列组合增加为24种,以此来进行假设检验。在视觉-听觉生物反馈部分的实验中,分析人员依据图3对被试干预的顺序进行猜测。第一个被试Alejandro在前四个阶段数据保持稳定,在第五阶段开始上升。因此猜测Alejandro是第四个接受干预的被试;第二个被试Frank在第四阶段显示出干预效果,但是由于之前阶段数据的变动性较大,所以不能确定被试是第二个还是第三个接受干预,结合实验过程中对单词的测试,猜测Frank为第二个接受干预的被试;第三被试Samantha在第二阶段显示出干预效果,因此猜测为第一个接受干预的被试;Tim对干预无反应,但是根据上述三个被试干预顺序的猜测,分析人员认为Tim为第三个接受干预的被试。最终分析人员给出的干预顺序为(1)Samantha、(2) Frank、(3) Tim、(4) Alejandro。干预小组报告该顺序是正确的。在该实验中共有四个被试,因此共有24种可能的干预顺序,分析人员在第一次尝试中就说出了正确的干预顺序,因此P=1/24=0.04<0.05,拒绝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无功能性关系的虚无假设,支持二者之间存在功能关系的科学假设。以上例子为多基线跨被试情境,在多基线跨行为以及多基线跨情境中,只需要把随机选择的被试替换成行为或者情景即可。
本文编号:3212693
【文章来源】:现代特殊教育. 2020,(18)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多基线跨被试掩蔽视觉分析程序图
Byun等人在“反馈干预对北美英语中/r/的语音错误的影响”的系列研究中采用了掩蔽视觉分析的方法[12]。该系列研究分为三部分,分别探究了视觉-听觉生物反馈干预技术、超声波生物反馈技术、电子腭图(EPG)生物反馈技术的干预效果。三部分实验设计保持一致,均采用多基线跨被试实验设计。实验选取4名被试。实验开始前研究人员共同拟定了操作定义。实验在基线期、干预期以及维持期都会对被试进行音节、词汇、句子的标准化测试。实验基线期,规定最少收集四个数据点,分析人员只能要求延长两个数据点。干预人员收集被试数据后,将收集的结果上传至亚马逊的Amazon Mechanical Turk(简称MTurk)平台进行评定,然后将评定的结果交由分析人员。当数据呈现出稳定模式时,分析人员告知干预人员可以随机选取被试进行干预;若数据出现异常值,分析人员就会要求干预人员再额外收集两个数据点。如图2所示,在超声波生物反馈实验基线期收集完四个数据点之后,被试Katherine显示出异常值,这时分析人员要求干预人员再继续收集两个数据点。分析人员在分析完两个数据点之后,观察到数据呈现稳定状态,这时候便通知干预人员进行干预。干预人员随后随机选取被试进行干预。因为该实验采用的是固定时间实验设计,若在额外收集了两个数据点之后,数据仍然没有达到要求,干预人员仍然会随机选取被试进行干预。在随后的干预期,重复上述步骤。同时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分析人员只能看到被试在基线期和干预期的数据,但并不知道哪一个被试接受了干预。在该实验中每个被试都完成了10周(20次)的干预。(二)数据分析期的掩蔽视觉分析程序
干预人员在收集完所有数据之后,分析人员根据实验数据对被试的干预顺序做出猜测,以此进行假设检验。这里的假设检验主要依据小概率原理,即在虚无假设前提下,随机试验中某小概率的随机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事实上真实发生了,两者互相矛盾,这时就可以拒绝虚无假设,支持科学假设。首先根据研究目的提出的科学假设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功能关系,虚无假设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功能关系。假定虚无假设成立,即干预不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同时,因为在干预过程中随机选择被试进行干预,因此分析人员猜中正确干预顺序的概率P就等于干预人员猜测的次数a除以所有可能干预顺序的个数n,即P=a/n。当实验中确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时,若P=a/n<0.05时,即分析人员在0.05这样小的概率范围内正确说出了被试的干预顺序,则该随机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几乎不会发生,但事实上发生了,就可以推测,这是由于干预产生的结果,故拒绝虚无假设,接受科学假设,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功能关系;若P=a/n>0.05,则该随机事件为大概率事件,大概率事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极有可能发生,事实上也发生了,故接受虚无假设,拒绝科学假设,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功能关系。当被试较少时,例如3名被试进行实验时,可能的干预顺序就有6种,即n=6,1/6=0.16>0.05,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拒绝原假设,这时就需要增加“没有人接受干预”一项,使原本三个排列组合项增加为四个,使可能的排列组合增加为24种,以此来进行假设检验。在视觉-听觉生物反馈部分的实验中,分析人员依据图3对被试干预的顺序进行猜测。第一个被试Alejandro在前四个阶段数据保持稳定,在第五阶段开始上升。因此猜测Alejandro是第四个接受干预的被试;第二个被试Frank在第四阶段显示出干预效果,但是由于之前阶段数据的变动性较大,所以不能确定被试是第二个还是第三个接受干预,结合实验过程中对单词的测试,猜测Frank为第二个接受干预的被试;第三被试Samantha在第二阶段显示出干预效果,因此猜测为第一个接受干预的被试;Tim对干预无反应,但是根据上述三个被试干预顺序的猜测,分析人员认为Tim为第三个接受干预的被试。最终分析人员给出的干预顺序为(1)Samantha、(2) Frank、(3) Tim、(4) Alejandro。干预小组报告该顺序是正确的。在该实验中共有四个被试,因此共有24种可能的干预顺序,分析人员在第一次尝试中就说出了正确的干预顺序,因此P=1/24=0.04<0.05,拒绝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无功能性关系的虚无假设,支持二者之间存在功能关系的科学假设。以上例子为多基线跨被试情境,在多基线跨行为以及多基线跨情境中,只需要把随机选择的被试替换成行为或者情景即可。
本文编号:3212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21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