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视域下的技术安全研究 ——以纳米技术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11 06:50
  技术的危险和风险导致技术与人的健康、生存以及环境安全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安全作为一个公众问题日益引起各种关注。如何处理技术安全的争议,应对技术安全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尝试从STS视角,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研究技术安全的不同维度与影响因素,分析技术安全的不确定性,以及公众与专家的认知模式的差异和对技术安全的建构,提出作为安全管理策略的安全软法构建的可能性和路径。文章首先通过对安全概念的词源学分析,得出安全具有两层含义:客观安全和主观安全。客观安全是指对所获得的价值不存在威胁;主观安全则表明使人免于价值会受到攻击的恐惧。客观安全可以通过环境和行为的参数进行衡量,主观安全则是根据人的感受进行评估。然后文章从危险、风险、可接受性风险和不确定性界定了安全概念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技术安全概念具有四层维度:事实性维度,主要强调安全是可描述的、可使用概率计算和实证验证的;感知性维度,主要强调安全内在地包含有价值,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规范性维度,主要强调安全可以作为一种技术规范、社会规范和认知范式的衡量标准;主体间性维度,主要强调安全是一个事实与价值融合的概念,可以...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文化视域中的技术安全研究
        1.2.2 工程视域中的技术安全研究
        1.2.3 社会学视域中的技术安全研究
        1.2.4 伦理学视域中的纳米技术安全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安全概念及其维度
    2.1 安全的概念解析
        2.1.1 安全概念的一般分析
        2.1.2 安全与危险、风险和不确定性
        2.1.3 可靠性与安全、风险的可接受性
    2.2 安全的维度
        2.2.1 安全的事实性维度
        2.2.2 安全的感知性维度
        2.2.3 安全的规范性维度
        2.2.4 安全的主体间性维度
    2.3 本章小结
3 技术与安全
    3.1 技术起源与人的安全需求
        3.1.1 普罗米修斯之火
        3.1.2 作为“有缺陷的动物”的人
        3.1.3 安全需求驱动的传统技术
    3.2 现代技术的特征与风险
        3.2.1 多重需求驱动的现代技术
        3.2.2 技科学与现代技术的非线性与复杂性
        3.2.3 作为“座架”的技术
        3.2.4 技术与风险的社会性
    3.3 现代技术安全的不确定性
        3.3.1 事实的可解释性
        3.3.2 规范的相对性
        3.3.3 感知的可变性
        3.3.4 风险可接受性的不确定性
        3.3.5 价值的不可通约性
        3.3.6 专家系统的脆弱性与信任危机
    3.4 技术安全中的价值冲突——以纳米技术为例
        3.4.1 纳米技术的特征
        3.4.2 国家安全与公众安全的冲突
        3.4.3 公众安全与个体安全的冲突
        3.4.4 社会安全与职业安全的冲突
    3.5 本章小结
4 技术安全的社会认知与建构
    4.1 技术的认知与解释
        4.1.1 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
        4.1.2 作为文本的技术
        4.1.3 认知的模式与语境
    4.2 技术安全的认知模式及其原因
        4.2.1 两种不同的安全认知模式
        4.2.2 技术创造者和技术使用者的认知差异
        4.2.3 经验认知范式与科学解释范式:直觉毒理学家和专业毒理学家
        4.2.4 信念模式的差异:技术的可控性与技术的不确定性
    4.3 公众对技术安全的理解和解释
        4.3.1 传统的认知理解模型分析
        4.3.2 公众前把握:常识、经验与信任概念框架
        4.3.3 公众的前有:主观——相对的生活世界观
    4.4 专家对技术安全的理解与解释
        4.4.1 安全系数:概率的主观性
        4.4.2 安全科学模型的表征与风险还原论的简化
        4.4.3 安全理论模型的价值预设
    4.5 本章小结
5 技术安全的伦理维度与评估管理——以纳米技术为例
    5.1 技术安全的伦理维度
        5.1.1 安全与自由
        5.1.2 安全与公正
        5.1.3 安全与责任
    5.2 技术安全评估的方法与策略
        5.2.1 技术安全的预警性评估
        5.2.2 技术安全的建构性评估
    5.3 技术安全评估管理的挑战与困境
        5.3.1 技术安全的不确定性
        5.3.2 技术安全规范的滞后性
        5.3.3 技术价值多元化
    5.4 技术安全的法律应对与文化建设
        5.4.1 技术安全软法的应用及其优势
        5.4.2 技术安全软法构建的路径
        5.4.3 技术安全文化的建设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险伦理中的应该与能够:认知局限与道德困境[J]. 郁乐,孙道进.  哲学动态. 2014(07)
[2]技术恐惧的结构和生成模型[J]. 赵磊,夏保华.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4(03)
[3]科学模型是虚构的吗?[J]. 蔡海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04)
[4]软法研究的多维思考[J]. 罗豪才,周强.  中国法学. 2013(05)
[5]经济理性视野下的公共风险[J]. 傅蔚冈.  文化纵横. 2012(05)
[6]认知视野中的情感依赖与理性、推理[J]. 费多益.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8)
[7]纳米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风险与风险防范[J]. 王国豫,朱晓林.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7)
[8]纳米伦理:寻求未来安全的伦理[J]. 王国豫.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4)
[9]纳米技术:国家安全的新边疆[J]. 李三虎.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1(04)
[10]纳米技术:从可能性到可行性[J]. 王国豫.  哲学研究. 2011(08)



本文编号:3224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224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8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