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唯美主义
发布时间:2021-07-19 09:33
唯美主义不仅仅适用于艺术领域,也同样适用于科学领域。“为科学而科学”的科学观虽然具有古老的思想源流,但是,它也可以同“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观一道,在王尔德和康德的理论基石上建构出重焕生机的科学唯美主义的理论大厦。于是,人类思想史上虽然存在已久却鲜有交汇的两种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融会贯通了!在这里,科学唯美主义上升到了综合的先天概念的高度,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变得纯粹无比,形式之于科学几近崇高,科学自身也获得了引领时代的独立地位。在《纯粹理性批判》的指引下,这一切的理论设想,由于在形而上学上科学和艺术的通约性以及科学唯美主义的价值观在科学和艺术领域的普适性得到证明而经得起推敲;在《判断力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指引下,质疑者们的对于科学唯美主义的美学和伦理学的幻相被一一扫除。所以,科学唯美主义是具有一定的完备性的理论体系,提出并建构科学唯美主义将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即便人们也可能继续对这个概念秉持某种怀疑的态度,而且对于所有的疑问我也不可能全部回答,但是,科学唯美主义作为一种先天概念将一直存在下去,并因为她的魅力而继续为后来的研究者所研究和推进。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第一到四章,其着重解决的...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从《中国科技批评史》到2016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年会
第一章 科学唯美主义的源流
1.1 概念的提出
1.1.1 科学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失衡
1.1.2 对近代艺术领域中唯美主义运动的反思
1.2 研究现状
1.2.1 名词的提出
1.2.2 唯美主义的历史演变
1.2.3 “为科学而科学”的提出
1.3 科学唯美主义的思想起源—综合的先验概念
1.3.1 关于科学唯美主义的感性直观与后天综合的简要分析
1.3.2 科学唯美主义是综合的概念
1.3.3 科学唯美主义是先验的概念
第二章 科学唯美主义的内涵
2.1 科学追求的纯粹性
2.1.1 科学真理的至上性
2.1.2 科学探索的非实用性
2.1.3 科学研究的无功利性
2.2 科学呈现的形式性
2.2.1 科学与形式的形而上学分析—形式决定科学
2.2.2 科学的形式美
2.2.3 科学形式与科学真理
2.3 科学发现的相对独立性
2.3.1 科学具有独立性
2.3.2 科学与时代的反思—科学引领时代
2.3.3 制约科学独立性的因素
第三章 科学唯美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
3.1 科学与艺术的同异性分析
3.1.1 艺术家与科学家的辩证法
3.1.2 科学与艺术的共性分析
3.1.3 科学与艺术的差异性分析
3.2 科学观与艺术观通约性的形而上学证明
3.2.1 关于科学唯美主义合理性的价值观的先验要素分析
3.2.2 关于科学唯美主义合理性的价值观的经验要素分析
3.2.3 关于科学唯美主义的合目的性分析
第四章 科学唯美主义的辩证论
4.1 科学唯美主义与科学工具主义的美学分析
4.1.1 科学唯美主义与科学工具主义的美的分析
4.1.2 科学唯美主义与科学工具主义的崇高的分析
4.2 科学唯美主义的道德批判
4.2.1 关于龚育之先生科技观的几点评判
4.2.2 科学唯美主义与道德法则
第五章 科学唯美主义的意义
5.1 理论意义
5.1.1 对于科学的理论意义
5.1.2 对于艺术的理论意义
5.2 现实意义
5.2.1 对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冲击
5.2.2 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借鉴
第六章 关于科学唯美主义的几点说明
6.1 对于“唯”字的解读—科学唯美主义与绝对范式
6.2 科学唯美主义与“技术唯美主义”
6.3 科学唯美主义的不可替代性问题
6.4 科学唯美主义的概念回顾—与唯美主义、科学主义的对比分析
6.5 结语
后记—走在哥尼斯堡的小路上
致谢—前路漫漫师恩绵长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唯美主义:提升中国科技品位的重要维度[J]. 高良.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6)
[2]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J]. 乔国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3]论科学与艺术的异同及其相互影响(上)[J]. 李醒民. 河北学刊. 2014(01)
[4]科学研究中的想象力、洞察力和理解力[J]. 王鸿生.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2(01)
[5]科学传播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J]. 谢小军. 科学与社会. 2011(04)
[6]美学:在哲学与科学之间漂移[J]. 高建平. 学术月刊. 2010(01)
[7]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J]. 于兰英. 湖南社会科学. 2008(03)
[8]理性和非功利性:科学、科学精神的实质内涵[J]. 彭富国. 求索. 2003(03)
[9]“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周小仪. 外国文学. 2002(02)
[10]论科学精神[J]. 龚育之. 民主与科学. 2001(05)
硕士论文
[1]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及其内在矛盾[D]. 周琳.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世纪末的唯美主义狂[D]. 李广平.湘潭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90457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从《中国科技批评史》到2016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年会
第一章 科学唯美主义的源流
1.1 概念的提出
1.1.1 科学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失衡
1.1.2 对近代艺术领域中唯美主义运动的反思
1.2 研究现状
1.2.1 名词的提出
1.2.2 唯美主义的历史演变
1.2.3 “为科学而科学”的提出
1.3 科学唯美主义的思想起源—综合的先验概念
1.3.1 关于科学唯美主义的感性直观与后天综合的简要分析
1.3.2 科学唯美主义是综合的概念
1.3.3 科学唯美主义是先验的概念
第二章 科学唯美主义的内涵
2.1 科学追求的纯粹性
2.1.1 科学真理的至上性
2.1.2 科学探索的非实用性
2.1.3 科学研究的无功利性
2.2 科学呈现的形式性
2.2.1 科学与形式的形而上学分析—形式决定科学
2.2.2 科学的形式美
2.2.3 科学形式与科学真理
2.3 科学发现的相对独立性
2.3.1 科学具有独立性
2.3.2 科学与时代的反思—科学引领时代
2.3.3 制约科学独立性的因素
第三章 科学唯美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
3.1 科学与艺术的同异性分析
3.1.1 艺术家与科学家的辩证法
3.1.2 科学与艺术的共性分析
3.1.3 科学与艺术的差异性分析
3.2 科学观与艺术观通约性的形而上学证明
3.2.1 关于科学唯美主义合理性的价值观的先验要素分析
3.2.2 关于科学唯美主义合理性的价值观的经验要素分析
3.2.3 关于科学唯美主义的合目的性分析
第四章 科学唯美主义的辩证论
4.1 科学唯美主义与科学工具主义的美学分析
4.1.1 科学唯美主义与科学工具主义的美的分析
4.1.2 科学唯美主义与科学工具主义的崇高的分析
4.2 科学唯美主义的道德批判
4.2.1 关于龚育之先生科技观的几点评判
4.2.2 科学唯美主义与道德法则
第五章 科学唯美主义的意义
5.1 理论意义
5.1.1 对于科学的理论意义
5.1.2 对于艺术的理论意义
5.2 现实意义
5.2.1 对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冲击
5.2.2 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借鉴
第六章 关于科学唯美主义的几点说明
6.1 对于“唯”字的解读—科学唯美主义与绝对范式
6.2 科学唯美主义与“技术唯美主义”
6.3 科学唯美主义的不可替代性问题
6.4 科学唯美主义的概念回顾—与唯美主义、科学主义的对比分析
6.5 结语
后记—走在哥尼斯堡的小路上
致谢—前路漫漫师恩绵长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唯美主义:提升中国科技品位的重要维度[J]. 高良.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6)
[2]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J]. 乔国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3]论科学与艺术的异同及其相互影响(上)[J]. 李醒民. 河北学刊. 2014(01)
[4]科学研究中的想象力、洞察力和理解力[J]. 王鸿生.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2(01)
[5]科学传播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J]. 谢小军. 科学与社会. 2011(04)
[6]美学:在哲学与科学之间漂移[J]. 高建平. 学术月刊. 2010(01)
[7]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J]. 于兰英. 湖南社会科学. 2008(03)
[8]理性和非功利性:科学、科学精神的实质内涵[J]. 彭富国. 求索. 2003(03)
[9]“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周小仪. 外国文学. 2002(02)
[10]论科学精神[J]. 龚育之. 民主与科学. 2001(05)
硕士论文
[1]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及其内在矛盾[D]. 周琳.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世纪末的唯美主义狂[D]. 李广平.湘潭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90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29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