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9 15:39
对于中国与日本近代化比较研究,学术界已有了很多的探讨。中国与日本地理环境上相互毗邻,在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叩关以前,两国都实行了一个世纪的“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两国几乎同时进行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改革。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不同的是日本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很快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二十世纪初已经跻身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列。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同样是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发展,却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进而论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境况。对于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结果的原因,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外的学者们主要从中日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得出了一些普遍共识的结论,但从技术角度探讨的相对较少。研究的时间从科技史的视角确定为1840年至1911年,并以中日近代技术引进与发展为比较为对象,应用科学技术体制化建设的理论,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的对中日近代的技术做一比较,撇开技术发展的政治、文化因素,从技术自身发展的角度找出中国近代技术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纠正以往人们对于中日近代技术的一些错误看法,探讨中国近...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l日圣西川竣作,阿部武司.日本经济史—产业化的时代(上)第四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7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44.图21,1998:177.图21、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M].北京:社会中日两国近代国内铁路修筑历程比较柱状图沂沂~层哥一纽、_~价翻一拼一二一…-一、 、赢赢赢藏森氯赢{翩峨{翩氮{赢 赢辈{礁赢赢 赢口中国(单位:公里).日本(单位:公里)C︶n︶目六 nnUn︸CO︸自︸八 CflUCUd八人qj﹄11 1881188318861893(资料来源:必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M].史「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1896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4.3.2两国军事技术领域—以中日甲午战争为史实中日两国近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是围绕海防与海军建设展开,在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在军事技术的引进与发展方面确实比同时期的日本略高一筹。把中日甲午战
(数据来源::樊百川.清季的洋务新政L明.上海:一仁海书店出版社2003:1352,1367.4近代中日两国科学研究体制化建设之间的比较在科学研究体制化态度方面日本的积极主动与中国的消极落后中日两国在近代技术引进同时,在对技术研究体制化这一问题态度不同。日重建立本国技术发展研究体系,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科学研究体制化,突出体现在对本国学会与科研体系的创立,在政府的带领下到19世纪末先立起基本完备的国内学会与科研组织,引领国内的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对中代的学会建设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境地,政府对建设近代科学与研究与交流体重要意义长期认识不清,近代国内产生的学会组织处于自发无目的发展境地,技术研究体系也没能在近代中国建立。在科学体制化建设方面日本由国家主导下形成与中国的落伍近代学会在日本的形成早于中国,虽然日本近代学会组织在功能与组织化程明显落后于西方,但作为政府借鉴西方科学发展经验的一部分,一开始就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的素质与现代化关系的再考察——近代中日比较的启示[J]. 赵风崑. 社科纵横. 2010(01)
[2]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J]. 汤菊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3]日本技术引进成功经验探析[J]. 阎莉. 日本研究. 2008(02)
[4]中日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之比较[J]. 汪立超,王章豹. 安徽科技. 2007(02)
[5]中日近代技术引进中政府行为之比较[J]. 谢咏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6]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J]. 李少军. 近代史研究. 2001(04)
[7]日本近代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制度安排[J]. 谢咏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8]中国近代科技教育的滥觞[J]. 汪灏,冯剑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9]明治政府与日本产业革命[J]. 何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
[10]试论中国近代科技教育的体制化历程[J]. 段治文. 浙江社会科学. 1995(05)
硕士论文
[1]近代中日两国聘用外籍专家的比较研究[D]. 徐茂慧.曲阜师范大学 2009
[2]洋务派科技引进研究[D]. 王宜凯.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2353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l日圣西川竣作,阿部武司.日本经济史—产业化的时代(上)第四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7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44.图21,1998:177.图21、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M].北京:社会中日两国近代国内铁路修筑历程比较柱状图沂沂~层哥一纽、_~价翻一拼一二一…-一、 、赢赢赢藏森氯赢{翩峨{翩氮{赢 赢辈{礁赢赢 赢口中国(单位:公里).日本(单位:公里)C︶n︶目六 nnUn︸CO︸自︸八 CflUCUd八人qj﹄11 1881188318861893(资料来源:必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M].史「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1896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4.3.2两国军事技术领域—以中日甲午战争为史实中日两国近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是围绕海防与海军建设展开,在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在军事技术的引进与发展方面确实比同时期的日本略高一筹。把中日甲午战
(数据来源::樊百川.清季的洋务新政L明.上海:一仁海书店出版社2003:1352,1367.4近代中日两国科学研究体制化建设之间的比较在科学研究体制化态度方面日本的积极主动与中国的消极落后中日两国在近代技术引进同时,在对技术研究体制化这一问题态度不同。日重建立本国技术发展研究体系,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科学研究体制化,突出体现在对本国学会与科研体系的创立,在政府的带领下到19世纪末先立起基本完备的国内学会与科研组织,引领国内的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对中代的学会建设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境地,政府对建设近代科学与研究与交流体重要意义长期认识不清,近代国内产生的学会组织处于自发无目的发展境地,技术研究体系也没能在近代中国建立。在科学体制化建设方面日本由国家主导下形成与中国的落伍近代学会在日本的形成早于中国,虽然日本近代学会组织在功能与组织化程明显落后于西方,但作为政府借鉴西方科学发展经验的一部分,一开始就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的素质与现代化关系的再考察——近代中日比较的启示[J]. 赵风崑. 社科纵横. 2010(01)
[2]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J]. 汤菊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3]日本技术引进成功经验探析[J]. 阎莉. 日本研究. 2008(02)
[4]中日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之比较[J]. 汪立超,王章豹. 安徽科技. 2007(02)
[5]中日近代技术引进中政府行为之比较[J]. 谢咏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6]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J]. 李少军. 近代史研究. 2001(04)
[7]日本近代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制度安排[J]. 谢咏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8]中国近代科技教育的滥觞[J]. 汪灏,冯剑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9]明治政府与日本产业革命[J]. 何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
[10]试论中国近代科技教育的体制化历程[J]. 段治文. 浙江社会科学. 1995(05)
硕士论文
[1]近代中日两国聘用外籍专家的比较研究[D]. 徐茂慧.曲阜师范大学 2009
[2]洋务派科技引进研究[D]. 王宜凯.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2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39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