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02:15
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中,中国工程师学会是一个历史深厚、会员人数最多以及成果出色的学会。这个由众多工程师组成的学术团体为中国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工程事业发展做出了丰硕的贡献。20世纪初叶,中国工程技术界的人士们,为了更快发展国家的工程事业,着力准备成立一个围绕着工程师的学术团体。中国工程师学会成立于1913年,是辛亥革命后实业高潮的产物。特别是当时思想文化界的进步、留学生队伍的壮大、民国时期法律法令的制定,为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抗战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联合或独立地举办学术年会、出版科学杂志、开展科学讲座、进行实地考察等活动,积极推进大后方的科学交流、科学普及和科学研究。解放战争时期,推动科学技术及工程事业的发展;联络了国内外的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会活动、出版物以及其他。中国工程师学会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解放思想、培养人才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知识。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旨趣与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相关文献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兴起
2.1 工程师与工程师学会
2.1.1 工程师的概念
2.1.2 工程师学会的概念与特征
2.2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兴起的背景
2.2.1 民国时期工程师学会产生的三条途径
2.2.2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兴起的社会条件
2.2.3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兴起的工程需要
2.3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基本情况
2.3.1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规模与分布
2.3.2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类型与特征
第3章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发展的阶段性
3.1 辛亥革命与中国工程师学会
3.1.1 辛亥革命催生的中华工程学会
3.1.2 辛亥革命后中国工程师学会的活动
3.2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程师学会
3.2.1 抗战中发展的各专门学会
3.2.2 抗战中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作用
3.3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工程师学会
3.3.1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学术活动
3.3.2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人才培养
3.4 迁台后的中国工程师学会
3.4.1 迁台后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组织形式
3.4.2 迁台后中国工程师学会的活动内容
第4章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作用
4.1 塑造了中西融合的工程观
4.1.1 西方工程观的涌入
4.1.2 中国传统工程观
4.1.3 吸收与传承
4.2 推动工程教育的发展
4.2.1 工程教育的历程
4.2.2 民国时期工程教育的发展
4.3 推进中国的工程实践
4.3.1 西方建筑风格的引入
4.3.2 中式传统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
第5章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对当代的启示
5.1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历史贡献
5.2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历史局限性
5.2.1 管理形式的非规范化
5.2.2 活动内容的单一化
5.2.3 地区分布的非均衡化
5.3 建国后大陆工程师学会的发展
5.3.1 管理形式的规范化
5.3.2 活动内容的趋于多元化
5.3.3 地区发展逐渐的广泛化
第6章 结论
6.1 特殊背景下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兴起
6.2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发展具有阶段性
6.3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465844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旨趣与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相关文献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兴起
2.1 工程师与工程师学会
2.1.1 工程师的概念
2.1.2 工程师学会的概念与特征
2.2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兴起的背景
2.2.1 民国时期工程师学会产生的三条途径
2.2.2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兴起的社会条件
2.2.3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兴起的工程需要
2.3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基本情况
2.3.1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规模与分布
2.3.2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类型与特征
第3章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发展的阶段性
3.1 辛亥革命与中国工程师学会
3.1.1 辛亥革命催生的中华工程学会
3.1.2 辛亥革命后中国工程师学会的活动
3.2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程师学会
3.2.1 抗战中发展的各专门学会
3.2.2 抗战中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作用
3.3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工程师学会
3.3.1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学术活动
3.3.2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人才培养
3.4 迁台后的中国工程师学会
3.4.1 迁台后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组织形式
3.4.2 迁台后中国工程师学会的活动内容
第4章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作用
4.1 塑造了中西融合的工程观
4.1.1 西方工程观的涌入
4.1.2 中国传统工程观
4.1.3 吸收与传承
4.2 推动工程教育的发展
4.2.1 工程教育的历程
4.2.2 民国时期工程教育的发展
4.3 推进中国的工程实践
4.3.1 西方建筑风格的引入
4.3.2 中式传统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
第5章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对当代的启示
5.1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历史贡献
5.2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历史局限性
5.2.1 管理形式的非规范化
5.2.2 活动内容的单一化
5.2.3 地区分布的非均衡化
5.3 建国后大陆工程师学会的发展
5.3.1 管理形式的规范化
5.3.2 活动内容的趋于多元化
5.3.3 地区发展逐渐的广泛化
第6章 结论
6.1 特殊背景下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兴起
6.2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发展具有阶段性
6.3 民国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465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46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