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及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1-01 17:51
  随着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尽管新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机制方面尚无重大突破。为了能明确及验证其遗传学病因及耳部发育病理生理机制,必须依靠动物模型。该文就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种类、经典建模方法、各自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进行综述,为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研究者们选择、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36(01)

【文章页数】: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天性小耳畸形全基因组甲基化谱的研究[J]. 宋宇鹏,林琳,潘博,杨庆华,韩娟,蒋海越,庄洪兴.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2 (03)
[2]先天性小耳畸形家系收集和遗传学研究[J]. 潘博,林琳,蒋海越,蔡震,赵延勇,庄洪兴.  中国美容医学. 2007(08)
[3]先天性小耳畸形研究现状和进展[J]. 潘博,国冬军,蔡震,于大山,庄洪兴,蒋海越.  中国美容医学. 2007(07)
[4]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 杜佳梅,庄洪兴,蒋海越,潘博,郭万厚,李学川.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03)



本文编号:3470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470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f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