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异常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2 09:48
目的 探讨抑郁期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方法 选取42例未用药双相障碍抑郁期患者(患者组)和年龄、性别及右利手与之相匹配的59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DTI检查,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类白质纤维束图谱,将大脑白质组织分割为20条公认存在的粗大纤维束,应用PANDA软件计算每个被试者每条白质纤维束的4项平均弥散属性,采用非参数置换检验比较2组在20条白质纤维束上弥散指标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纤维束弥散指标与临床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左侧钩束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低于对照组(0.40±0.01与0.41±0.01,P=0.001);胼胝体辐射线额部FA值低于对照组(0.36±0.02与0.38±0.02,P<0.001);左侧钩束径向弥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值高于对照组(6.57×10-4±2.41×10-5与6.40 ×10-4±2.42×10-5,P=0.001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组弥散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白质纤维束与临床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抑郁...
【文章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0,53(02)
【文章页数】: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相障碍的影像遗传学研究进展[J]. 李智男,钟舒明,单炎炎,贾艳滨.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8 (02)
[2]抑郁症与双相抑郁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标志物探索[J]. 黄悦琦,邱美慧,高晨阳,刘革亚,刘虹晔,彭代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02)
[3]双相障碍抑郁期与缓解期患者豆状核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研究[J]. 赖顺凯,钟舒明,赵辉,王颖,贾艳滨.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01)
[4]抑郁症首次发病中年女性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 任俊杰,边海曼,李功迎,姚孟元,陈胜利,纪盛章.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4 (06)
[5]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 王颖,贾艳滨,凌雪英,黄力.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8 (02)
本文编号:3490665
【文章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0,53(02)
【文章页数】: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相障碍的影像遗传学研究进展[J]. 李智男,钟舒明,单炎炎,贾艳滨.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8 (02)
[2]抑郁症与双相抑郁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标志物探索[J]. 黄悦琦,邱美慧,高晨阳,刘革亚,刘虹晔,彭代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02)
[3]双相障碍抑郁期与缓解期患者豆状核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研究[J]. 赖顺凯,钟舒明,赵辉,王颖,贾艳滨.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01)
[4]抑郁症首次发病中年女性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 任俊杰,边海曼,李功迎,姚孟元,陈胜利,纪盛章.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4 (06)
[5]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 王颖,贾艳滨,凌雪英,黄力.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8 (02)
本文编号:3490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490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