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功能演化的技术哲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2-02-13 11:59
近年来,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演进,手机媒体作为继网络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手机成为人的自身器官的延伸,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渐渐变为人与世界不可缺少的中介工具。随着手机功能的蓬勃发展,手机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价值观和伦理观,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手机功能带来的便利,它的移动性、即时性以及海量的信息,让人们在手机的网络世界里流连忘返。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设计变得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功能和软件使人们目不暇接,不断吸引人们在手机的世界里徜徉,促逼人们不断向手机提出更多的要求,而人们自主选择的能力同时也越来越受到限制。手机的完美使得它延伸了人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当人们用上这些延长的器官之后的确如虎添翼。然而,这些身体之外的延长器官同时也带来诸多麻烦。手机作为一种智力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与人之为人的本性之间的冲突更加广泛与深刻,并对人们内心的安宁构成强大的冲击。人们往往忽视手机作为生活背景对我们自身产生的负面影响,时常面临着工具理性盛行、价值理性被忽视的困境。手机技术不再是简单的手段,而是变成一种...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1 技术功能的相关问题研究
1.2.2 手机功能演化的相关问题研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手机功能演化的基本内容
2.1 手机功能演化的表现
2.1.1 背景化趋势
2.1.2 人性化趋势
2.1.3 补偿化趋势
2.2 手机功能演化的本质
2.2.1 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互动
2.2.2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
2.3 手机功能演化的社会影响
2.3.1 思维方式的碎片化
2.3.2 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
2.3.3 手机依赖症的形成
2.3.4 价值观和伦理观的新趋势
3. 手机功能演化的原因
3.1 技术自身的原因
3.1.1 非移动性媒介缺陷的功能补偿
3.1.2 手机用途的兼容性
3.2 手机使用主体的原因
3.2.1 对即时信息的利用和渴求
3.2.2 对虚拟人际关系的依赖
3.2.3 自主选择的非理性倾向
3.2.4 虚拟世界中的“自我”与“自恋”
4. 手机功能良性发展的途径
4.1 理性的自我与自主
4.1.1 手机功能的“双刃剑”意识
4.1.2 理性自我对手机的管控
4.1.3 手机使用者的行为准则
4.2 手机功能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
4.2.1 手机功能设计的伦理要求
4.2.2 促使手机功能良性发展的教育
4.2.3 手机功能的社会治理
5.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是高维媒介:一种社会传播构造的全新范式——关于现阶段传媒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辨正[J]. 喻国明. 编辑学刊. 2015(04)
[2]技术人工物的功能理论及其重构[J]. 陈凡,徐佳. 哲学研究. 2014(12)
[3]手机发展史中的功能演变机制[J]. 何新闻,张艳河. 新美术. 2012(04)
[4]网络功能设计的伦理学反思[J]. 王前,刘文宇,李良敏. 道德与文明. 2005(06)
[5]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伊代技术现象学评析[J]. 陈凡,曹继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05)
硕士论文
[1]手机媒体传播功能的历时性演变[D]. 胡月梅.辽宁大学 2013
[2]手机产品核心功能边缘化的价值增值[D]. 张昭.北京交通大学 2012
[3]手机媒介大众传播功能研究[D]. 谢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关于手机媒体技术演化机制的研究[D]. 耿旸.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5]手机媒体大众传播功能探析[D]. 彭健.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23152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1 技术功能的相关问题研究
1.2.2 手机功能演化的相关问题研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手机功能演化的基本内容
2.1 手机功能演化的表现
2.1.1 背景化趋势
2.1.2 人性化趋势
2.1.3 补偿化趋势
2.2 手机功能演化的本质
2.2.1 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互动
2.2.2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
2.3 手机功能演化的社会影响
2.3.1 思维方式的碎片化
2.3.2 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
2.3.3 手机依赖症的形成
2.3.4 价值观和伦理观的新趋势
3. 手机功能演化的原因
3.1 技术自身的原因
3.1.1 非移动性媒介缺陷的功能补偿
3.1.2 手机用途的兼容性
3.2 手机使用主体的原因
3.2.1 对即时信息的利用和渴求
3.2.2 对虚拟人际关系的依赖
3.2.3 自主选择的非理性倾向
3.2.4 虚拟世界中的“自我”与“自恋”
4. 手机功能良性发展的途径
4.1 理性的自我与自主
4.1.1 手机功能的“双刃剑”意识
4.1.2 理性自我对手机的管控
4.1.3 手机使用者的行为准则
4.2 手机功能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
4.2.1 手机功能设计的伦理要求
4.2.2 促使手机功能良性发展的教育
4.2.3 手机功能的社会治理
5.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是高维媒介:一种社会传播构造的全新范式——关于现阶段传媒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辨正[J]. 喻国明. 编辑学刊. 2015(04)
[2]技术人工物的功能理论及其重构[J]. 陈凡,徐佳. 哲学研究. 2014(12)
[3]手机发展史中的功能演变机制[J]. 何新闻,张艳河. 新美术. 2012(04)
[4]网络功能设计的伦理学反思[J]. 王前,刘文宇,李良敏. 道德与文明. 2005(06)
[5]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伊代技术现象学评析[J]. 陈凡,曹继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05)
硕士论文
[1]手机媒体传播功能的历时性演变[D]. 胡月梅.辽宁大学 2013
[2]手机产品核心功能边缘化的价值增值[D]. 张昭.北京交通大学 2012
[3]手机媒介大众传播功能研究[D]. 谢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关于手机媒体技术演化机制的研究[D]. 耿旸.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5]手机媒体大众传播功能探析[D]. 彭健.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23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62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