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
发布时间:2022-12-24 00:1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学的双重效应使其自身的发展陷入悖论之中。随着不确定性、终结论以及其他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影响,现代科学认识论遭遇前所未有的理性危机和表述危机。首当其冲的是科学认识论是否享有认识论上的优先地位,尤其是传统的科学知识观面临巨大的挑战。科学究竟是什么?如何表述科学?谁有资格表述科学?科学将走向何方?面对这些问题,是人云亦云,还是另辟蹊径?凡此种种都需要进行不懈探索和合理性重建。 本着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循着科学观发展的脉络,首先对富有代表性且又互相竞争的两种科学解释方式——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它们共同的形而上学根基,即都是对知识的有效性的追求,都有某种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倾向,都从表象走向了实践;然后对他们的分歧,同时也是作为科学观内核的客观性、真理以及方法论等进行了比较,从而勾勒出科学发展的理论图谱,挖掘出科学观的理论根基。 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开放视野中的科学研究进行了理论透视和实践扫描。通过对科学史和科学观的梳理和反思,以及对当今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的追踪,进一步指出:由于主体...
【文章页数】:3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现代科学的表述危机和合理性重建
(一) 现代科学的表述危机
(二) 现代科学观的范式转换--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
二、 表象科学观的主要历史舞台
(一) 科学实在论与反科学实在论
(二) 社会建构论
三、 作为实践的科学
四、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五、 本文的逻辑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表象科学观透视(一):标准科学观与科学实在论
一、 表象与实在
(一) 心理学中的表象概念解读
(二) “将一切对象化”--关于表象的哲学意涵
1 、 “人是万物的尺度”与真理的自我呈现
2 、 “我思故我在”与表象性思维方式
(三) 对“科学实在”的几种理解
1 、 实在的概念界定
2 、 需要澄清的几个概念
二、 标准科学观与科学实在论
(一) 标准科学观素描
(二) 科学实在论与反科学实在论的争论
(三) 科学实在论的是与非
1 、 科学实在论概观及其基本原则
2 、 科学实在论的理论贡献与局限
(四) 反科学实在论及其意义
1 、 反科学实在论的基本观点
2 、 反科学实在论反的是什么
3 、 反科学实在论的理论贡献与局限
(五) 科学实在论的最新进展
1 、 突出了“与境原则”的方法论地位
2 、 在与建构论的对话中成长
3 、 强调科学实在论对人的解放的作用
4 、 正在经历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向
第二章 表象科学观透视(二):新科学观与社会建构论
一、 SSK--一种代表性的新科学观
(一) SSK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概观
(二) SSK的理论源流
1 、 SSK是对库恩哲学的激进解读
2 、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影响
3 、 知识社会学与科学社会学合流的产物
4 、 后现代话语的影响
(三) SSK的方法论及其哲学倾向述评
1 、 社会建构论是SSK的理论基石
2 、 情结还是陷阱--相对主义与SSK
3 、 SSK遭到的批评
4 、 SSK对技术发展的影响--从SSK到SST
二、 社会建构论及其意义
(一) 社会建构论的发展流变
1 、 康德的先验唯心论奠定了建构论的形而上学前提
2 、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强调了认识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3 、 社会建构论的真正形成--知识社会学
4 、 作为“强纲领”的社会建构论
5 、 后现代主义者视野中的社会建构论
(二) 社会建构论的含义与分类
1 、 社会建构论的界定
2 、 社会建构论的分类
3 、 社会建构论与建构经验论
(三) 社会建构论的意义
1 、 社会建构论的理论贡献
2 、 社会建构论的局限
(四) 社会建构论的内部分化与实践转向
1 、 布鲁尔与拉图尔的形而上学之争
2 、 社会建构论的实践转向
第三章 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之异同
一、 共同的形而上学根基
(一) 都是对知识的有效性的追求
(二) 都有某种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倾向
(三) 都从表象走向了实践
二、 对客观、真理和实在的不同解读
(一) 关于科学真理
1 、 要区分真理的定义和真理的判据
2 、 要区分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
3 、 要区分终极真理和临时真理
(二) 关于科学的客观性
1 、 合理性与与境化--对客观性的两种解读
2 、 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在客观性问题上的争论
3 、 科学的客观性与中立性
三、 冷淡的方法论和敏感的方法论
四、 对话中的实在与建构
(一) 弗里茨.瓦尔纳的“建构实在论”
(二) 史蒂芬.科尔的“实在论的建构论”
(三) 实在论和建构论的统一
第四章 开放视野中的科学研究--对科学研究最新进展的梳理与反思
一、 理论透视--绝对的科学观可能吗?
(一) 客体的丰富和本体的归隐
(二) 主体认识能力的局限
(三) 逻辑不完备的必然结果
二、 实践扫描--科学研究者在行动
(一) 法因的“自然本体论”
(二) 莫兰的“自觉的科学”
(三) 齐曼的“真科学”
(四) 罗斯的“科学的文化研究”
(五) 哈丁的“地方性知识”
(六) 所罗蒙的“社会经验论”
(七) 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第五章 开放的理性和实践的科学
一、 为着一个开放的理性--遗忘、超越和融通
(一) 何谓开放的理性
(二) “遗忘”与“沉思”
(三) 超越前提,而不是超越结论
1 、 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2 、 超越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
3 、 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
(四) 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通
1 、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争论及其实质
2 、 科学与人文融通的合理性
二、 作为实践的科学
(一) 实践概念的不同界定及其源流
(二) 实践概念的存在论意义
1 、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实践
2 、 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向度
(三) 实践科学观是理解科学的新途径
(四) 实践科学观的共同特征
1 、 与境性
2 、 主体间性
3 、 历史性
4 、 反思性
三、 不断走向澄明之境
(一)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普遍的哲学趋向
(二) 科学的自由与人的解放
1 、 实在就是变化中的不变性
2 、 返回主体与人的解放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文编号:3725674
【文章页数】:3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现代科学的表述危机和合理性重建
(一) 现代科学的表述危机
(二) 现代科学观的范式转换--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
二、 表象科学观的主要历史舞台
(一) 科学实在论与反科学实在论
(二) 社会建构论
三、 作为实践的科学
四、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五、 本文的逻辑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表象科学观透视(一):标准科学观与科学实在论
一、 表象与实在
(一) 心理学中的表象概念解读
(二) “将一切对象化”--关于表象的哲学意涵
1 、 “人是万物的尺度”与真理的自我呈现
2 、 “我思故我在”与表象性思维方式
(三) 对“科学实在”的几种理解
1 、 实在的概念界定
2 、 需要澄清的几个概念
二、 标准科学观与科学实在论
(一) 标准科学观素描
(二) 科学实在论与反科学实在论的争论
(三) 科学实在论的是与非
1 、 科学实在论概观及其基本原则
2 、 科学实在论的理论贡献与局限
(四) 反科学实在论及其意义
1 、 反科学实在论的基本观点
2 、 反科学实在论反的是什么
3 、 反科学实在论的理论贡献与局限
(五) 科学实在论的最新进展
1 、 突出了“与境原则”的方法论地位
2 、 在与建构论的对话中成长
3 、 强调科学实在论对人的解放的作用
4 、 正在经历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向
第二章 表象科学观透视(二):新科学观与社会建构论
一、 SSK--一种代表性的新科学观
(一) SSK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概观
(二) SSK的理论源流
1 、 SSK是对库恩哲学的激进解读
2 、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影响
3 、 知识社会学与科学社会学合流的产物
4 、 后现代话语的影响
(三) SSK的方法论及其哲学倾向述评
1 、 社会建构论是SSK的理论基石
2 、 情结还是陷阱--相对主义与SSK
3 、 SSK遭到的批评
4 、 SSK对技术发展的影响--从SSK到SST
二、 社会建构论及其意义
(一) 社会建构论的发展流变
1 、 康德的先验唯心论奠定了建构论的形而上学前提
2 、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强调了认识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3 、 社会建构论的真正形成--知识社会学
4 、 作为“强纲领”的社会建构论
5 、 后现代主义者视野中的社会建构论
(二) 社会建构论的含义与分类
1 、 社会建构论的界定
2 、 社会建构论的分类
3 、 社会建构论与建构经验论
(三) 社会建构论的意义
1 、 社会建构论的理论贡献
2 、 社会建构论的局限
(四) 社会建构论的内部分化与实践转向
1 、 布鲁尔与拉图尔的形而上学之争
2 、 社会建构论的实践转向
第三章 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之异同
一、 共同的形而上学根基
(一) 都是对知识的有效性的追求
(二) 都有某种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倾向
(三) 都从表象走向了实践
二、 对客观、真理和实在的不同解读
(一) 关于科学真理
1 、 要区分真理的定义和真理的判据
2 、 要区分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
3 、 要区分终极真理和临时真理
(二) 关于科学的客观性
1 、 合理性与与境化--对客观性的两种解读
2 、 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在客观性问题上的争论
3 、 科学的客观性与中立性
三、 冷淡的方法论和敏感的方法论
四、 对话中的实在与建构
(一) 弗里茨.瓦尔纳的“建构实在论”
(二) 史蒂芬.科尔的“实在论的建构论”
(三) 实在论和建构论的统一
第四章 开放视野中的科学研究--对科学研究最新进展的梳理与反思
一、 理论透视--绝对的科学观可能吗?
(一) 客体的丰富和本体的归隐
(二) 主体认识能力的局限
(三) 逻辑不完备的必然结果
二、 实践扫描--科学研究者在行动
(一) 法因的“自然本体论”
(二) 莫兰的“自觉的科学”
(三) 齐曼的“真科学”
(四) 罗斯的“科学的文化研究”
(五) 哈丁的“地方性知识”
(六) 所罗蒙的“社会经验论”
(七) 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第五章 开放的理性和实践的科学
一、 为着一个开放的理性--遗忘、超越和融通
(一) 何谓开放的理性
(二) “遗忘”与“沉思”
(三) 超越前提,而不是超越结论
1 、 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2 、 超越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
3 、 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
(四) 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通
1 、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争论及其实质
2 、 科学与人文融通的合理性
二、 作为实践的科学
(一) 实践概念的不同界定及其源流
(二) 实践概念的存在论意义
1 、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实践
2 、 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向度
(三) 实践科学观是理解科学的新途径
(四) 实践科学观的共同特征
1 、 与境性
2 、 主体间性
3 、 历史性
4 、 反思性
三、 不断走向澄明之境
(一)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普遍的哲学趋向
(二) 科学的自由与人的解放
1 、 实在就是变化中的不变性
2 、 返回主体与人的解放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文编号:3725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72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