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影像组学鉴别非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5 18:44
  目的 建立不同CT扫描时相图像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的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NSCLC患者的术前CT图像,所有患者均行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扫描。选取231枚纵隔淋巴结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入组的163枚淋巴结作为训练组,2017年7月—2018年6月入组的68枚淋巴结作为验证组。分别在三时相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ROI),每个ROI提取841个影像特征,使用LASSO算法筛选特征,基于各时相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两不同时相CT影像组学特征的差值建立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UC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差异。结果 共建立6个模型,其AUC值均>0.800。平扫期CT模型具有最优的鉴别效能,其训练组的AUC值、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26、0.860、0.871、0.9... 

【文章页数】: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状态的研究[J]. 张晓燕,朱海涛,王林,李晓婷,史燕杰,朱汇慈,孙应实.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 (12)
[2]放射组学:临床应用及进展[J]. 李振江,毛羽,李宝生,李洪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7 (07)
[3]影像组学在精准放疗中的应用[J]. 胡盼盼,王佳舟,胡伟刚,章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7 (01)
[4]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影像医学:放射组学[J]. 王敏,宋彬,黄子星,陈婕,胡富碧.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06)
[5]18F-FDG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J]. 张召奇,赵新明,王建方,张敬勉,王颖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04)
[6]18F-FDG PET/CT SUVmax及CT值双定量分析在肺癌纵隔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马文超,徐文贵,朱湘,戴东,宋秀宇,朱磊,朱研佳.  中国肿瘤临床. 2011(05)
[7]18F-FDG PET-CT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初步探讨[J]. 刘兰平,于金明,郭洪波,付政,韩安勤,杨国仁.  中华肿瘤杂志. 2007(06)



本文编号:3727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727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