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城乡一体化与农村社会结构转型(2)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4

  要把传统农村的转型与产业园区的建设对接,大型二三产业园区对接城镇社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对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使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相协调。城镇社区保持现代城镇的特色,而新农村社区则保留乡村特色。如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都和城镇社区一样搞集中上楼,那就完全切断了农业文明的历史文脉,成了城不城、乡不乡的四不像,反倒不伦不类。我国北方农村地区的民族建筑,也是一种历史文化,如北京的四合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可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利用好这些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即便从发展农村观光服务产业的角度看,如果农村社区与城镇社区全部同质化,也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

  五、两种城镇化转型在地域上的分布就郊区整体空间布局来看,应该明确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或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山区和半山区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主、集中上楼的城镇社区为辅,平原地区以建设集中上楼的城镇社区为主、新型农村社区为辅。

  形象地说,大体可分为三大区域。一是全市山前暖坡地带,可称为山前暖坡黄金经济圈,呈倒C型分布。不论从生态环境、地理区位,还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上看,都是未来北京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和休闲产业的最好地段。在未来的农村改造中,又是传承我国北方农业文明的主要载体。此区域应以北方庭院特色为基调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为主,同时布局少量别具特色的小城镇,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是山区多条沟域带,沿山前C型圈呈向外放射状。前几年北京已经提出山区发展沟域经济,思路是对的。沟域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山区人口的带状集聚,使沟域两翼条件不好的村落和人口向带状川地集聚,这就是山区农村的城镇化转型过程。但这种城镇化转型不宜建设集中上楼的城镇化社区,因为人口密度低,形不成规模。所以山区同样应以庭院格局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主。

  三是平原地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精品展示区,也是经济和人口集中程度较高的地区,应以集中上楼的大中型小城镇社区建设为主,笔耕论文,远离中心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辅,以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典型的空间结构模式是I+X,1是中心区的小城镇社区,x是外围若干个新型农村社区。有些非保留村庄,可以改造成不同的庄园、农场等生产经营场所,居民社区功能消亡。此类平原地区应特别注意村庄的改造与产业园区建设的对接,实现园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一体化联动。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4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4976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d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