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24 12:29

  一、背景分析

  人民币汇率A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 的热点话题,因为它不仅是调节我国国民经 济内外均衡的杠杆,是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 政策工具之~;同时,汇率也是维系我国与 其他国家货币的纽带与联系它国经济的桥 梁。人民币汇率水平是否符合我国当前的 宏观状况和微观环境,直接关系到资源能否 得到充分利用、国际收支能否平衡以及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因而人民币汇率研究 在我国金融研究的领域中是经久不衰的课题。

  自从2005年7月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幅超过了30%。近年来,关于人民 币汇率是否被低估的讨论从未间断。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依 旧是争论的热点问题,更有甚者将金融危机 爆发的矛头指向人民币汇率。现在,金融危 机己经慢慢平息,但是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 题却一直没有消停,到底人民币汇率将何去 何从?

  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国际化和国际经济 一体化、国际贸易持续增长及资金调拨技 术的迅速发展,汇率在国际经济中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 的波动以幅度大、变化突然、波动频繁为特征。汇率变动对经济领域会产生广泛的影 响,它不仅影响一国经济的对内均衡,也决 定了→罔经济的对外均衡。因此,了解汇率 的动态行为特征并对汇率变化进行准确预 测,对于一国宏观经济研究具有非营重要意 义。特别是在全球灾难性的金融危机慢慢平息的阶段,研究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并考 虑其对经济的影响更是具有相当司主要的崽 义。

  均衡汇率是汇率理论中的核-L,、问题之 一,是判断汇率水平是否失调及汇率政策是 否需要调整的主要客观依据。本文在McDonald提出的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的基 础上,结合我国国惰,建立了一个包含基本经济因素的人民币均衡汇率BEER模型,并 对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进him~算,确~当前 人民币实际汇率相对r均衡汇率的失il司程 度。

  二、基于BEER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 实证研究

  (一)基本经济变量的选择

  运用BEER模型,最关键的是选择合适 的基本经济要素变量作为人民币均衡汇率 的解释变量。综合来说,影响均衡汇率的经 济基本面因素变量归纳起米主要可分为供给因素(如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效应)、需求因素(如政府、居民的消费)、政策性因素 (如关税税率、实际货币供给量)、外部环境 因素(如贸易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和国外净资产)等四类。本文在考虑以F二二个林|素:

  推荐阅读:《金融论坛》

  一是理论模型所建议的变量,主要根据  BEER方法的己有文献所给山的建议g二是 数据的nH导性;三是我国的具体国惰。l);j  此,笔耕论文,选取如F变量进行观测。(I)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2)劳动生产率(L八BOR);  (3)贸易条件(TennoITrade,  TOT);(4)通货膨 胀率(CPI);(S)广义货币实际(共同量(RM2)。 (二)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l、数据来惊。根据以仁对各经济变量 的选择,本文选取{  1980年至2010年各变 量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相关数据主 要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上的IFS数据库(Intem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公布年度数据,或对其 进行相应计算得到。

  2、数据预处理。考虑异方差的影响, 本文在进行计量分析是对除CPI以外(CPI  有负数,不能去对数)的所有变量序列取对 数形式,分别记为:  LREER、LLABOR、  LTOT、LM2、LNFAo同而理论模型A为:

  LREER  =  c  +  B1UABOR  +  B2?7'OT  +  BaLM2  +  B.LNF A  +  BsCPI+E

  如此,  81,饨,  B.,  B.,  Bs在经济意义上 发现为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弹性系数。

  以下因l分别是经过对数变换后的人 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时间Ii>;  37IJ图1 :

  (三)协整分析

  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是  由Engle和Granger( 1987)首先提出的,并经  Johansen(l99S)等人逐步发展和完善,日前 已成为经济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之o过 一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间个(或两个以 上)的时间序列变量是平稳的,但它们的某 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 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关系)。在经济学 意义上,这种协整关系的存在意味着可以通 过其它变量的变化来影响另一变量的变化。若变量之间没有协整关系,则不存在通过其 它变量的变化来影响另-变量的基础。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6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6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c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