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能源全要素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12-04 09:06

  本文关键词: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能源全要素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约束 能源效率 Meta-frontier GML指数


【摘要】: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以节约能源消费和减少CO2排放作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在能源约束条件下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能源效率问题作为研究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必要的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Metafrontier GML指数方法,构建动态综合的污染强度指标作为非期望产出,测算中国地区2004—2013年28个省份的绿色能源效率,进而对中国区域之间与区域内部技术效应进行分解,并对其收敛性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东部地区技术赶超、创新和领先效应是显著的,东部地区辽宁省技术"领先效应"并不明显,导致该地区能源效率并未有提高;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应不明显,但能源效率均有明显提高;而西部地区只存在技术创新效应,此地区的技术前沿与全国范围的共同技术前沿差距较大,特别是此地资源型地区的技术改进效率不高。其次,通过对能源效率的σ收敛和β收敛进行检验,发现中国地区能源效率在2004—2013年存在σ收敛但是不存在绝对β收敛。再次,对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技术"赶超效应"、"创新效应"和"领先效应"均对能源效率的提高存在正向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提高存在促进作用,但是增强环境规制强度会抑制能源效率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提高能源效率,对于不同地区需要"因地制宜",特别是对于资源型地区,需加大促进技术创新政策力度,缩小地区技术前沿与全国技术前沿的距离,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进而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能力构建的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问题研究”(批准号:13YJA7901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确定环境下我国沿边经济区的企业行为与企业集聚研究”(批准号:71362026)
【分类号】:F224;F426.2
【正文快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家,2014年能源消费占世界消费总量的46.9%,同时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的25.7%。而中国工业高速增长是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代价,中国工业的未来的发展不可以忽视能源和环境因素的影响[1]。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经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英国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取向[J];中国能源;2001年02期

2 滕玉华;;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效率研究文献综述[J];商业时代;2009年27期

3 冯明;吴开;;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10年01期

4 李峻;张晟;邓仕杰;;能源效率研究综述[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邓强;谭忠富;韩金山;;中国能源效率的国际对比分析[J];电力学报;2010年02期

6 潘国刚;贾江涛;;基于系统论的我国能源效率提升战略研究[J];节能技术;2011年03期

7 胡俊;;2001~2008年间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6期

8 刘战伟;;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及其收敛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程玉鸿;张玮琪;;我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差异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技术经济;2013年03期

10 徐光瑞;;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及提升对策[J];现代商业;2013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2 彭源长;市场将刻画能源效率和结构崭新面貌[N];中国电力报;2013年

3 中国WTO/TBT-SPS中心供稿;美国拟制定消费品能源效率计划和修订能源效率执行法规[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4 中国WTO-TBT/SPS中心供稿;美国拟制定消费品能源效率执行法规[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首席研究员 教授 陈柳钦;不应忽视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N];中国石油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慧;2011年能效产业或将大放光彩[N];中国能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秀梅;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区域比较[D];暨南大学;2015年

2 赵亚楠;碳排放约束下山东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吕斌斌;经济开放对能源效率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鲁德帝;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中国省域能源效率分布探析[D];兰州大学;2016年

5 李洋;新疆全要素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6 余倩;新疆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7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林浩贤;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能源效率演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孙恒;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演变规律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何丹;福建省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50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250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