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美国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源消耗的动态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5 13:11

  本文关键词:美国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源消耗的动态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经济增长 二氧化碳排放量 能源消耗


【摘要】:文章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美国1950-2013年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动态效应。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这三者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脉冲相应函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外界扰动作用于经济增长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都会增加;当二氧化碳排放量受到外界正的冲击时,相比其他两个变量,美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显著的负影响,并且需要最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稳定水平,同时当这样的扰动发生时,美国的能源消耗增长率会增加;能源消耗受到外界正冲击时,美国的GDP受到负向作用,并且促使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根据方差分解可以得出:经济增长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大的贡献率;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都较为明显。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分类号】:X2;F471.2;F171.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根据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大会发布的《碳排放极度不平等报告》,美国最富裕的10%人口(约3 000万人)总碳排放量约是中国最贫困的50%人口(约6亿人)产生的总碳排放量的三倍。美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继而又诱发了极端恶劣天气,碳排放增加的温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武红;谷树忠;关兴良;鲁莎莎;;中国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3期

2 刘广为;赵涛;;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动态效应分析[J];资源科学;2012年11期

3 李国志;李宗植;;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EKC检验——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一项比较[J];产经评论;2011年06期

4 宋春燕;张英;;我国人均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J];中国物价;2011年05期

5 闵继胜;胡浩;;基于VAR(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5期

6 巴曙松;吴大义;;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基于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7 牛叔文;丁永霞;李怡欣;罗光华;牛云翥;;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分析——基于亚太八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05期

8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9 徐世晓,赵新全,孙平,赵同标,赵伟;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抒梦;董虹;;美国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源消耗的动态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S2期

2 魏朗;郑巧精;;开征碳税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J];税务与经济;2016年06期

3 张爱美;王梦楠;;中国碳减排的驱动因素及路径研究[J];河北学刊;2016年06期

4 王永哲;马立平;;吉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GM(1,1)模型[J];生态经济;2016年11期

5 孙慧;刘媛媛;;中国区际碳排放差异与损益偏离现象分析[J];管理评论;2016年10期

6 龙如银;陈迪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6年10期

7 顾阿伦;何崇恺;吕志强;;基于LMDI方法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6年10期

8 李云燕;赵国龙;;我国超大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年10期

9 李虹;刘凌云;;碳汇杠杆效应下有效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基于成本性态分析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18期

10 宋杰鲲;曹子建;张凯新;;我国省域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研究[J];价格月刊;2016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钢;张耀辉;;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2 付雪;王桂新;魏涛远;;上海碳排放强度结构分解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11期

3 宋春燕;张英;;我国人均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J];中国物价;2011年05期

4 张欢;成金华;;中国能源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动态效应——基于VAR模型和SVAR模型的检验[J];资源科学;2011年05期

5 史红亮;陈凯;;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中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5期

6 王锋;冯根福;;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7 蒋金荷;;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4期

8 彭佳雯;黄贤金;钟太洋;赵栻泰;;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研究[J];资源科学;2011年04期

9 刘小敏;付加锋;;基于CGE模型的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4期

10 陈诗一;;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J];世界经济;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煤炭能源消耗将趋紧[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3年03期

2 赵继杰;杨廷锋;张允锋;;云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11期

3 余嘉玲;张世秋;谢旭轩;;中国居民能源消耗趋势和差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2期

4 高铁章;李晓波;田时堂;;首钢能源消耗的降低途径[J];北京节能;1984年03期

5 蒋乃隆;降低铸造生产的材料和能源消耗是当务之急[J];铸造;1990年02期

6 石砾;;1992年世界能源消耗略增[J];中国物资再生;1993年09期

7 赵智刚;“能源消耗模式和环境影响国际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J];干旱环境监测;1997年03期

8 ;S形和U形曲线徐匡迪妙语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2期

9 姜华;;降低能源消耗 追求真实增长[J];环境保护;2006年06期

10 朱润芝;朱永杰;;1980—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化石能源消耗的依赖关系[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连霞;范伟;;对标挖潜,降低能源消耗[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健宏;;加快经济发展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关问题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3 魏艳旭;孙根年;李静;;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前后两个30年的比较[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学森;张利强;;实施科技和管理创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5 孙广生;向涛;黄yN;杨先明;;效率提高、产出增长与能源消耗——基于工业行业的比较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6 魏建新;周章华;;强化能源消耗对标 降低企业能源消耗[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7 刘浩;宋阳;;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的环境压力评价方法探讨[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8 树友林;王怀民;;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9 黄相农;;开展节能咨询 降低能源消耗[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吴婧;;福建地区居民生活能源消耗状况与改善途径[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会丽;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耗[N];中国煤炭报;2013年

2 ;绿色建筑“能源消耗”向“能源再生”转化[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宗河;冲动消费 将导致更多能源消耗[N];联合日报;2007年

4 张金荣;安塞县开展能源消耗调查[N];延安日报;2007年

5 于思邋记者 赵晓强;部分企业能源消耗下降[N];锦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吕游;以最小能源消耗创造出最大产值[N];黑河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夕;能源消耗中美谁高?[N];北京科技报;2010年

8 邱林;中美能源消耗差距大在哪里[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胡菊芹 见习记者 孙莹莹;当民生难题碰到能源消耗天花板[N];中国电力报;2013年

10 早报记者 姜丽钧;上海能源消耗远超纽约东京[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徐广印;道路物流能源消耗系统分析及运行调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锡动;环境导向与建筑开发规划管理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婧;基于低碳条件的高速公路交通流及运营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震;陕西省民用建筑能源消耗影响因素与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幸晴晴;资源型城市能耗变动因素分解及差异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林媛媛;产业结构变动对辽宁省能源消耗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解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二氧化碳减排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D];重庆大学;2015年

6 廖冰雅;我国区域城市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陈伟佳;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8 罗璇;我国能源消耗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9 刘润生;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迁[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祝晓庆;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响应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54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254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5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