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终端的中石化青岛公司信息化战略研究
本文选题:石化 切入点:云终端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发达国家对于信息化的发展都显示出极大的热情,纷纷加快各自步伐抢占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并且根据本国特点制定了有较强针对性的发展战略,我国政府也逐渐明晰了本国的信息化战略并一再提升其战略地位。自此,云终端的概念和技术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云终端享有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低成本以及低资源浪费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信息化行业的热门研究方向。本文根据信息化战略制定的相关理论,以中石化青岛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战略分析工具,利用PEST分析方法、内部环境分析方法、SWOT分析工具等对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得到企业的四种战略,最终站在企业高管角度从青岛公司实际角度出发确定了ST战略。结合对云终端的研究,提出基于云终端的信息化战略研究,云终端虚拟化的提出将节能减排与信息化进行了有效的关联,随着云技术的不断发展,势必成为能源公司站稳脚跟的助推器。本文结合青岛公司的信息化战略定位与目标,确定信息化核心需求,并从技术、财务、销售等方面利用大量数据对当前企业所面临的高昂信息设备采购成本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终端虚拟化的概念,并对终端虚拟化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将传统PC机与云终端项目在成本控制、提高市场占有率方面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一个基于云终端的信息化战略框架。最后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的诸多保障措施,及后期控制方面的注意事项。中石化的信息化发展已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本文是站在中石化青岛公司现状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步的信息化战略,对于行业内其他大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指导,并对其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带动石化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让信息化助推石化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最后本文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本文中的不足,阐述了信息化战略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对下阶段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Abstract]: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shown great enthusia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ave accelerated their own steps to seize the commanding he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ountry, we have formulated a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strong pertinence, and our government has gradually clarified our country's information strategy and promoted its strategic position again and again. Since then, the concept and technology of cloud terminal have gradually come into people's view. Cloud termina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low cost and low waste of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Taking Qingdao Company of Sinopec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enterprise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relevant strategic analysis tools, the PES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analysis method, etc. After analyz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four strategies of the enterprise are obtained, and finally, the St strategy is deter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Qingdao compa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nterprise executives.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on the cloud terminal,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of the inform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cloud terminal.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loud technology, cloud terminal virtualization will be an effective link betwee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bound to become a booster for energy companies to stand firm. To determine the core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rom the technical, financial, sal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use of a large number of data to the current enterprise facing the high cost of information equipment procurement,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erminal virtualizati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erminal virtualization project is expounded. The cost control and market share of the traditional PC and cloud terminal project are compared. A strategic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cloud terminal is given. Finally, many safeguard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later period control are put forward. The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of Sinopec has been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same industr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Sinopec Qingdao Company to put forward a higher information strategy, for other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are a kind of guidance, and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s information, reference value, To promot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 to promote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alyz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trategy, The research work in the next stage is prospect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0.7;F426.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得林;兖矿集团济东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初探[J];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2 柴建忠;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探讨[J];航天工业管理;2003年08期
3 李春辉;任继凯;;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会议闭幕时强调 大力提高信息化整体能力和水平[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6年04期
4 钟明贵;;国家科技部考察贵轮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J];橡胶科技市场;2010年05期
5 蒋其垲;世纪之交,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信息化的做法与启示[J];石油科技论坛;2000年01期
6 李杰,贾冬梅;在网络上实现管理理想──华北石化公司信息化建设纪实[J];工厂管理;2002年02期
7 刘纯宝;玲珑公司信息化管理再上新台阶[J];轮胎工业;2004年01期
8 刘敏;跨国公司信息化经营变革[J];现代企业;2004年12期
9 张贵志 ;;大港油田集团公司信息化服务生产经营[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5年03期
10 航;;华商至高服务中财医药公司信息化[J];信息与电脑;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捷;张建华;;省级中烟工业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中国烟草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泽玉;;西飞公司信息化实施与发展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樊向东;;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探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贵红;;柳电公司信息化方向探讨[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房汉臣;张立华;刘伟;;推进白银集团公司信息化进程的对策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6 周海涛;;常德烟机公司信息化建设实施体会[A];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姜光杰;王立杰;于励民;刘海滨;张长松;赵志明;高洪福;汪文生;王留根;刘志东;郑晓伟;丁雷;王_g;孟浩;赵学彬;刘祥;;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战略研究[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8 秦念沙;钱坤;;安庆分公司信息化建设提升自身整体竞争力[A];第十届全国信息技术化工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顾震宇;;加快公司信息化建设,促进公司企业改革[A];2008年MIS/S&A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岳芳;;对地市级烟草公司信息化建设应用问题的探索[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芳;公司信息化建设提速[N];华北电力报;2007年
2 记者 姚雷;西藏公司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记者李岚峰;五项重点 公司信息化深化应用好中求深[N];华北电力报;2011年
4 张超义;充分肯定公司信息化建设成果[N];国家电网报;2012年
5 特约记者 焦菊红;七建公司信息化建设为生产助力[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特约记者 卓小畴;文船公司信息化全力“登高”[N];中国船舶报;2010年
7 潘小祥;金口岭矿业公司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铜陵有色报;2010年
8 记者 武星;公司信息化工作转入深化应用阶段[N];国家电网报;2009年
9 特约记者王海静;公司信息化实用化再出新举措[N];华北电力报;2010年
10 记者 刘立岩;管道公司信息化建设进入“快车道”[N];石油管道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阚明环;D公司信息化建设失败案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申茜;基于云终端的中石化青岛公司信息化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彭凌;跨国公司信息化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4 孙昌明;我国中小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探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乔琳;中国人寿吉林分公司信息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夏琼;长炼兴长安装防腐工程公司信息化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黄景山;T公司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苗苗;证券公司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黄楷浩;三九现代中药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王元杰;H公司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成因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83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68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