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OEM视角下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能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2 19:05

  本文选题:OEM 切入点:OEM指数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S1期


【摘要】:基于OEM的视角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重新界定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内涵并构造了"OEM指数"将我国制造业分成"消费制造业"、"工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三类,并分别对其2006至2013年间升级能力进行了研判。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能力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消费制造业"产业升级能力持续上升、"工业制造业"经历了下降后上升的曲折变化、"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趋势无明显变化,并且对此现象提出了产业升级问题的对策。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OEM,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upgrading ability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is paper re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pgrading and constructs "OEM index", which divide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o three categories: "consumer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grading 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is on the whole rising;Among them,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ability of "consum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ntinues to rise, the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a tortuous change after a decline, and the upgrading trend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no obvious change.And to this phenomenon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of industrial upgrade problem.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明英;王永章;;浅析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启明;百亿元托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J];电子商务世界;2002年09期

3 周喜安;大力培育和振兴我国制造业[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于平;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年09期

5 俞国生;做好上海制造业的战略升级调研工作[J];上海工业;2003年04期

6 王战 ,王成焘 ,郭重庆 ,姚振强;专家学者谈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J];上海工业;2003年05期

7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J];机电工程;2003年02期

8 舒萍;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产业再造的路径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魏强,魏星,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许晓雄;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张丽娜;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撤离的就业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邓泽林;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马超;我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3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王雪青;基于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总部分布的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李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绩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刘明朝;山东省制造业结构演进及效益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赵媛;青岛市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郭腾飞;浙江省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10 丁科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01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701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2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