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发展的统计检验

发布时间:2018-04-09 11:46

  本文选题: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 切入点:工业化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6年06期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省级截面数据实证探究我国工业化水平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的关系,经过数据的筛选和严格的诊断检验,并且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和工业化水平成正向相关的关系,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高,反之,工业化水平越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低。从实证的角度支持了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造成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的猜想和假设。
[Abstract]:Using the provincial section data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of our country and the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from the land to the countryside, and through the screening of the data and the strict diagnostic test,And on the basis of revising the measurement model, 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and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is.The higher the transfer dens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is, the lower the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is, and the lower the transfer dens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is.It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re the causes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9&ZD05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决策咨询点课题(13JCD014) 陕西省宝鸡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BJSKGH-201417)
【分类号】:F323.6;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甜;农业部将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3年10期

2 周亚明;构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3年11期

3 刘万里,王业金,施志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J];江苏统计;2003年12期

4 纪春明;做强做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产业[J];唯实;2003年12期

5 傅汝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与方略[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03年12期

6 沈和 ,黄华波;尽快调整制度政策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J];金融信息参考;2003年07期

7 付书利;对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西藏发展论坛;2003年01期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今年启动[J];农家之友;2003年21期

9 李永坤;;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增加农民收入[J];三明农业科技;2003年03期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大有可为[J];中国老区建设;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昭文;;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和推进措施[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姜春华;;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泽敏;杨晓红;;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式及其效果分析[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国炳;黄大学;;湖北省农办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解决途径[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勋来;;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秀芝;尹继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江西的实证[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朝晖;陈琳;;基于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村教育发展思考[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文明;;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研究[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永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流向及特点[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10 张随榜;李博;张之峰;;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农民工组织管理[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一个新亮点[N];安徽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常永强 张剑冰 王志峰;制约劳动力转移的三大“瓶颈”[N];运城日报;2005年

3 罗荣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N];云南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陈婷;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补助[N];阿克苏日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处理好四个关系[N];阿勒泰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李志科;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卓有成效[N];阿勒泰日报;2007年

7 侯余林;关于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思考[N];鞍山日报 ;2006年

8 见习记者 侯沛丽;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N];安阳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曹永清 通讯员 王健 王强;劳动力转移培训促农牧民脱贫增收[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10 记者 邱岚;实行劳动力转移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N];中国妇女报;2006年



本文编号:1726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726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d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