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效率与质量二维评价
本文选题:钢铁工业 + 循环经济 ; 参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01期
【摘要】:钢铁产业是典型的"两高一资"产业。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而科学准确的评价是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循环经济的全面衡量既要考虑效率也要考虑质量。文章首先基于比率指标构建了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DEA分析法进行了定量测算,得出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其次基于总量指标构建了循环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模糊评价对循环经济质量进行了测度;最后结合循环经济效率和质量的分类结果,将循环经济效率分为三类、循环经济质量分为两类,构建了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质量二维矩阵,并将钢铁企业分为高效优质、高效低质、中效优质、中效低质、低效高质和低效低质六个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优化路径。
[Abstract]: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a typical "two high one capital" industry.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must take the road of circular economy.And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should consider both efficiency and quality.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atio index,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efficiency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obtained by using DEA analysis method.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secondl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quality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total quantity index, and the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ircular economy quality;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circular economy efficiency and quality,The efficiency of circular economy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nd the quality of circular economy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two dimensional matrix of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ircular economy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constructed, and th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are divided into high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quality, middle efficiency and low quality.Six types of low efficiency, high quality and low efficiency and each type of optimization path.
【作者单位】: 石家庄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JY049)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5YJ029)
【分类号】:F426.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勇;童作锋;蒲勇健;;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琦;欧阳;;钢铁企业低碳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11期
2 冯琳;;缺水地区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新疆石河子为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年08期
3 江心英;周媛媛;;基于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5期
4 郑季良;;制造业产业链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统一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1期
5 庞庆华;王普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佘元冠;王蒙;;基于粗糙集的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以我国16家钢铁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7期
7 何枫;徐晓宁;王学艳;魏文耀;;我国钢铁产业碳减排LEAP模型情景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12期
8 王俊岭;戴淑芬;;基于DEA-Malquist指数的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9 徐若梅;栾敬东;;畜禽养殖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5期
10 刘鹤;刘鑫;吴文瀚;王博;;利用AHP-BP法建立水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环境工程;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海清;氯碱化工产业共生网络规划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张礼军;基于物质流和生态足迹核算的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岩;铁矿石资源约束下河北省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袁飞;丁二烯球罐区的风险辨识与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赵雅敬;钢铁企业碳排放成本核算与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苏明;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钢铁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艳霞;不同转型模式下的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4年
6 王彩凤;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石化企业低碳经济绩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陈雪娇;循环经济视域下邯钢集团公司生产模式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丽伟;何德文;柴立元;姜文英;;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2 张文红,陈森发;混合指标层次模糊决策法及其在农村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洪继华,宋依兰;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规划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年01期
4 陈昌军;王紫雯;;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S1期
5 杨恒友;刘杰;程小桐;;层次分析法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7年12期
6 刘捷;杜春丽;;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选择[J];理论月刊;2007年12期
7 刘华波;杨海真;顾国维;;基于生态效率建立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四川环境;2006年02期
8 张灵莹;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年07期
9 邹安全;刘志学;刘迎;熊志远;;钢铁企业物流流程再造模式设计及评价[J];物流技术;2006年09期
10 朱毅麟;用层次分析法实现航天发展目标决策[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薇;循环经济是解决污染的根本之路——访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J];再生资源研究;2001年01期
2 王志义,靳美珠;强化循环经济理念 推进天津循环经济发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3 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4 田丁;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关系如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年03期
5 张力,卢平书;关于钨制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点思考[J];硬质合金;2003年04期
6 夏青 ,翟昕;必须从全局的高度上认识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3年09期
7 王晶日;实现循环经济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01期
8 葛扬,王棋;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价值链机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5期
9 刘颖,邢德军;浅谈循环经济[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4年04期
10 龚远星,王巍娜;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再生资源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环保新型青钢[A];山东金属学会第五届冶金能源学术委员会换届暨冶金企业节能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经验交流材料[C];2009年
2 刘国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一)——兼论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层面[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二)——运用“和谐技术”建设“和谐工程”[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钱进强;;试论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我国循环经济2008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08年)[C];2009年
7 王厚亮;;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实践[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岑生;;竖立循环经济理念 创建生态示范行业[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海峰;马重芳;吴国蔚;陈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纯友;专家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献策[N];安徽日报;2005年
2 ;循环经济:奋力崛起新机遇[N];安徽日报;2005年
3 石中元;初露端倪的循环经济[N];北京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庆国;循环经济的圈一定要画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郭军;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与立法并举[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鲁潍;“经营环保”与实现“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记者 郭文生;天津推行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3年
8 周雁凌 庄家成;山东八项措施力推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季昆森;将循环经济的原理渗透到环保工作中[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记者 原二军;循环经济改变发展模式[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晶;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李长友;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泽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宾;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夏鹏;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3 朴明洵;韩国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合作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王梅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青;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隋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建治;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及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郑欣;循环经济法制相关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高丽丽;循环经济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晨;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分析及我国策略[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1733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73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