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4 10:18

  本文选题:装备制造业 + 生产性服务业 ; 参考:《辽宁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装备制造业作为辽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具有良好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资源优势,它的不断壮大对辽宁经济的发展进步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但是相比于全国其他先进省份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虽然起步于较早时期但是其后期发展比较缓慢,其原因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并且它依然提供着类似于初级的物流、金融、会计等低水平的服务活动,同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始终维持在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制造为主的产业价值链中游环节,而对于其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发展来说,则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专业化水平更高的中间投入。因此,怎样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入手,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化,从而实现两业协调发展,是目前我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文章的整体脉络结构及研究中所使用到的方法以及文章可能的创新点和一些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概念、行业分类情况和具体特征以及本文研究中所使用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是从多个角度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这部分主要采用辽宁省1999-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装备制造业总体及其内部的主要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个细分行业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基于价值链的视角,以辽宁省汽车制造业为例,分析其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个细分行业之间的互动机制。第六部分是对国内外相关发展经验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出其对辽宁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是综合考虑前面六个部分的相关研究结果,以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互动发展为目的,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Liaoning'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good technical strength and powerful resource advantage, and its continuous expansion has a driving force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Liaoning's economy. However, compared with other advanced provinces in China,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developed slowly in the later period, although it started in the early period. The reason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And it still provides a low level of services such as primary logistics, finance, accounting and so on,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lways been maintained at a low added value. The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e of low-technology products mainly in the middle of the industrial value chain, bu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nd link of the value chain, it needs producer services to provide a higher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for its intermediate input. Therefore, how to start from the angle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high-end, so as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ndustries, is an urgent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provi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and the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y,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innovations and some deficiencie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nd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theorie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third part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actual development and main problem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several angles. The fourth part is empirical research, which mainly uses the relevant data from 1999 to 2012 in Liaoning Province. By using unit root test and cointegration tes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a whole and the main industries with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subdivision industries within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fifth part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alue chain, taking Liaoning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it and each subdivision industry withi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The sixth part i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 its enlightenment to Liaoning. The last part is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vious six parts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in Liaoning Province for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4;F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明英;王永章;;浅析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启明;百亿元托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J];电子商务世界;2002年09期

3 周喜安;大力培育和振兴我国制造业[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于平;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年09期

5 俞国生;做好上海制造业的战略升级调研工作[J];上海工业;2003年04期

6 王战 ,王成焘 ,郭重庆 ,姚振强;专家学者谈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J];上海工业;2003年05期

7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J];机电工程;2003年02期

8 舒萍;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产业再造的路径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魏强,魏星,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许晓雄;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邓泽林;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马超;我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增欣;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涛;新工业革命对湖北制造业的升级影响与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杨雪;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琪;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益锋;汇率变化对中德制造业出的影响: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王媛媛;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玉莹;山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96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796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f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