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国际油价冲击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基于非对称关系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7 22:10

  本文选题:国际油价 + 经济增长 ; 参考:《工业技术经济》2016年04期


【摘要】:本文基于季度数据,引入非对称协整模型,考察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鉴于油价波动对不发达经济体可能的冲击,还测度了油价的不确定性并探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短期来看,国际油价变化是国内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中国因素"对全球油价变化的影响尚不明显;(2)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明显大于油价下跌所产生的效应;(3)国际石油市场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导致油价波动在油价上涨时表现更加明显。油价不确定性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长期中则不会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以上结果意味着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安全问题,加强油价波动预警与风险管理系统。
[Abstract]:Based on the quarterly data, an asymmetric cointegration model is introduced to examin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and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in view of the possible impact of oil price fluctuations on undeveloped economies, It also measures the uncertainty of oil price and analyzes its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short term,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is the one-way Granger cause of domestic economic growth. The influence of "China factor" on global oil price change is not obvious.) in the long run, there is an asymmetric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impact of oil price rise on the economy i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e effect of oil price fall. 3) there is positive feedback trading behavior in the international oil market, which results in oil price fluctuation becoming more obvious when oil price rises. Oil price uncertainty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short term and will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ng run. The above result means that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of oil security and strengthen the early warning and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f oil price fluctu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东北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协同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5YJCZH242)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绩效评估、驱动机制与政策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WQNCX113) 广东省教育厅国家级重大培育项目“大数据时代国民经济运行研究”(项目编号:2014GWXM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化下国际贸易新型环境壁垒的贸易福利效应及我国对策研究”(项目编号:71173052)
【分类号】:F416.22;F1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婷婷;;利率冲击非对称效应的实证检验: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统计与决策;2009年19期

2 沈豪杰;黄峰;;中国股市流动性风险的非对称效应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04期

3 林辉;孔亮;;中国股市非对称相关效应:基于行业视角的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07期

4 谢家泉;;中美股市微观结构中的非对称效应分析[J];经济数学;2012年02期

5 王亮;刘金全;;中国股票市场非对称反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5期

6 林辉;孔亮;;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16期

7 王文静;;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性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年14期

8 李长春;;不均衡性、非对称冲击下的欧元困境[J];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06期

9 陆贤伟;董大勇;纪春霞;;债市和股市波动非对称性[J];系统工程;2009年09期

10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2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周蓓;齐中英;;我国期货市场波动性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志强;“非对称作战”解析[N];中国国防报;2000年

2 冯育军;以非对称建设争得未来战场的主动[N];解放军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宋金奇;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李村璞;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一个非线性观点[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琪;称赞与责备的非对称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江虹;利率政策对房价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3 张昕;中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的非对称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白雪莲;基于“阀值效应”的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陈超;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薛冰;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非对称性影响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7 吴婷婷;中国利率政策传导非对称效应研究:1993-2003年[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刘俊杰;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9 董旭;基于平滑开关回归模型的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张悦;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58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858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a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